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中國經濟學家不應該忽視經濟學的正義性(下)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胡少江

什麼是經濟學正義性的基礎呢?對這個問題的認識可以說既簡單也復雜。讓我們從簡單說起,那就是人們的基本價值判斷,也就是人們對好和壞、對與錯的基本認識。可以說,經濟學的正義性是人的良知的自然延伸。譬如說,除了少數虐待狂和受虐狂以及禁欲主義者以外,人類的絕大多數都希望豐衣足食,而不希望饑寒交迫。因此,能給多數人帶來豐衣足食的經濟學和經濟政策是正義的,而造成餓孚遍野的經濟學和經濟政策則是非正義的。在這種情況下,正義與非正義很容易為一般民眾所識別,只要沒有強力制約,他們很快會作出正義的選擇。正因為如此,在文化革命結束的初期,趙紫陽、萬裏等黨內改革派提出的與毛澤東多年的荒謬舉措絕然相反的農業政策能迅速得到農民的擁護,而且能給中國農業的發展帶來顯著的積極效果。

當然,在絕大多數情況下,現實生活會比剛才所舉的這個簡單的例子要復雜得多。尤其是當人們面對利益相互沖突的不同社會集團的對立要求,或者面對一特定經濟政策的長期效果和近期效果的相互沖突的時候,對正義和非正義的判斷會變得困難得多。

在現代社會中,有錢人通常會主張減稅和減少社會福利,不贊成最低工資標準;但是,窮人則通常會主張增加政府稅收和社會福利,要求制定最低工資標準。前者會以維護經濟的持續和高效率發展為自己辯護,而後者會以維護當前的社會公正為自己辯護。在這種情況下,經濟學的正義性是否會失去根據呢?仍然不會!人類仍然可以根據基本的價值觀來對具體情況作出具體判斷。比如,從一般意義上說,主張強者幫助弱者是正義的,而主張恃強淩弱則是非正義的。當然,這並不是說人類在任何時候都應該劫富濟貧,因為那樣做無異於扼殺社會中最有能力的那部分人的創造性,從而無法維持社會經濟的長期持續發展。但是不難想象,如果人類處於災荒,一部分人瀕臨餓死,這個時候運用富人的財富來幫助窮人就不僅是應該的,而且是必須的了。當然,社會很少處於這種極端狀態,但是正義的經濟學應該在承認強者幫助弱者的正義觀的前提下根據不同時期的具體情況尋找社會發展的人道的最佳平衡點。那種不顧社會弱勢集團利益的經濟學絕對不是正義的。

讓我們回到現實中的中國。二十年前改革開放政策的提出,相對於毛澤東時代的極其荒謬的經濟政策而言,無疑是一個進步。改革開放的經濟政策對於打破那種極少數中央官僚對全社會資源的絕對壟斷,對於市場機制的建立和發展,對於人民私有權利的建立和發展等等無疑是起到了促進作用。但是,由於政治制度仍然處在集權狀態下,中國的市場經濟的發展極端畸形。除了少數私人企業家是靠辛苦經營或者特有的管理和技術優勢發展起來的以外,政治權力成為在中國社會收斂財富的最主要的手段,社會的統治者憑借物資分配、土地和資金分配的權力以及對信息的壟斷,在短短的二十年間迅速從政治統治者轉變成政治統治者兼經濟暴發戶,他們積累財富之迅速、之不擇手段,令全世界瞠目結舌。與此同時,在毛澤東時代生活在社會最低層的絕大多數中國農民,二十多年以後依然如故。工人們也在社會財富的再分配中成為輸家。中國迅速成為世界上社會的貧富兩極分化發展最快的國家。顯然,這種社會發展方式絕對不是正義的。由於它不是正義的,因而也是不可能持久的。中國社會中普遍存在的對未來的社會動蕩的擔心便是人們對社會發展現狀的非正義性不認同的一個具體表現。

面對這種非正義的經濟發展模式,中國的經濟學家們在幹什麼呢?他們中的一部分人正在喋喋不休地論證經濟學的非道德性,另一部分人則在為政治權力對財富分配的壟斷辯護,為統治者的腐敗辯護。我相信,若幹年後,面對中國經濟發展的新一輪困境和歷史的責備,中國這一代經濟學家一定會為他們今天忽視經濟學的正義性汗顏。

(自由亞洲電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