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五千文明 > 敬天重德

神話傳說:畫牛喻道 恬靜自然真性情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陶弘景用“嶺上多白雲”回答了梁武帝“山中何所有”的問題,那梁武帝很長一段時間再不提請這位陶隱出山輔政的事。那皇帝不想使這高臥於白雲嶺上的華陽隱士感覺到是朝廷在勉強他做自己不願做的事情,況且有些事情也是絲毫勉強不得的。但是梁武帝並不死心,心中暗暗地說:“好你個牛鼻子陶弘景,這一次我請不動你啊,會有法子慢慢將你牽出山來的!”所以茅山道中,驛卒仍然不斷。

古代道士煉丹並非易舉之事。一次,陶弘景搜尋到一種煉丹秘訣,憑他的聰明卓識,那煉丹過程中安鼎立竈、火候升降、爐火抽添等等步聚和問題都有了解決辦法。可是原料是個大問題。在他這一介貧道,這確實是夠難為他的了。

他是一位高隱之士,一貫少戚,滅喜怒,哀樂均不形於色。他高深的修養在朝野都是出名的。但因這煉丹之舉進展乏計,也難免憂慮於心而稍顯於形。梁武帝派往山中的使臣是何等的精明,對這陶隱居形色上的些微變化看在眼裏,遂私下討風問信,悄悄打聽,終於知道他是因為煉丹缺少貴重原料無法籌集而悶悶不樂。

梁武帝很快獲得了這個重要情報,遂遣幹練官吏入山向陶隱居詢問明白煉丹所需的藥石原料。天下貴為帝王之家,什麼東西找不到!很快將所需全部滿足配給了陶隱居。那皇帝心裏說:“你需要的,難以辦到,我千方百計滿足你。待你高興時,我再勸你出山來幫我!想到得意之處,那皇帝老兒也不由得“咯咯咯”地笑出聲來。

陶弘景當然不知道那蕭衍在怎麼算計他,君子心坦蕩,自然少了那引起雞腸狗肚的花花腸子!他見這煉丹的藥石原料已經齊備,當然心滿意足地籌備煉丹的具體步驟和事宜。忙裏偷閑,他亦常在那山巒之中觀原野牧牛的少年橫笛輕吹,送那落日的余暉;聽那樵夫橫擔放歌巖谷,山巒回音的高亢號子。每當此時,他就覺得已經獲得了一種完善高雅的享受,仿佛自己也已經融入這幅超然的自然圖畫之中……

煉丹諸務有務不紊地進行著,四五童子,二三高徒輪流日夜伺候丹竈。華陽隱居更是衣不解帶,日夜流連在丹鼎之旁,常常親自操作。煉丹期間,來訪諸客,一律不見!他告知伺門弟子說:“有客來訪就說為師出山雲遊未歸。”

這一日,陶弘景正在鼎旁中龍虎交、丹苗火候,忽見報事僮子來到面前,輕輕說道:“天使來山求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子皇帝遣使來哪能不見?他只得向弟子作了交待,離開丹竈步出丹房。使者早候在中堂了,呈上文書,原來是梁武帝給陶隱居寫了一封信。陶弘景細細閱過,原來那皇帝到底忍不住,又在那裏勸他出山輔政了。信中說:“山中能夠煉丹,山外亦可選址建觀立鼎爐啊!在京城找一處地方,造一座道觀,讓你陶弘景既做道士,又便於上朝輔政,這不就做官輔政和煉丹修道兩不誤了嗎?

對這位不明白每個人獨立個性的梁朝皇帝,陶弘景覺得也確實不可理喻,怎麼給這位九五之尊的天子回個信呢?略一思忖之後,陶弘景腦際之中出現了那落日余暉下的牛群和怡然自得的牧童,立即有了靈感,畫了圖畫,交信使帶回得命。

信使回來,立即入宮面聖,呈上圖畫。梁武帝展開觀看:那圖畫技藝確實高超,構思敏穎奇特。畫面上有兩只水牛,在那水草肥美的曠野上,一牛自由自在地啃食散步,極盡天地之自然和逍遙;一牛戴上了金軛頭,顯得富貴尊崇,但一人執繩以鞭驅趕而伺之。

這皇帝欣賞了一會兒,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說:“此人無欲無求,要效法那老龜拖著尾巴在泥巴裏爬行,可見再無辦法動搖他隱居的志向了。”便不再強勉陶弘景出山做官,但心中暗道:這牛鼻子犟起來,連那“山中宰相”也不肯做,可我這皇帝真少不得這“山中宰相”呵!

這幅畫梁武帝不知真的全部看懂沒有?實際上,陶弘景畫這幅的用意是借牛以喻道。那戴上金軛頭的牛似乎高貴無比,但有誰知道這帶金軛之牛,主人持鞭驅趕,是要用它去駕車,還是要將它送上祭壇作犧牲供神呢?這牛擔驚受怕,活得多累,多苦啊?它已失去自然,沒有一絲一毫自我的影子了。那另一頭牛雖然沒有人註意它,不被人重視,但並不曾失去它本身的一絲一毫,它活得恬靜自在,自然而然。道的高層次,不就是追求那自然無為的境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