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中國還在等待自由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A.M.Rosenthal /廖天琪譯在這個巨大而古老的國度的首都,我的靈魂得到了片刻的升華。幾世紀以來,異族在這兒肆虐,人民被自己的皇帝和軍閥屠殺;最後又受到共產黨人的奴役。我們這些訪客四散開來,抱著贊賞的心情,觀察敏慧的中國人。周遭充滿著的活力,但願它會為這裏的居民帶來更充實的生活。
俏麗的摩天大樓拔地而起。不錯,這些大樓不僅高聳,而且俏麗。它們不是那種在世界其他大城市中可以見到的一堆水泥高樓,這裏的摩天大樓是一種建築藝術,不論外形還是顏色都讓人賞心悅目,在北京,上海和其他的城市中都有,當前的勞工,加上傳統的種子,綻放出了花果。
只不過一二十年的工夫,這個有悠久朝代歷史的國家,起了令人欣喜的變化,但是你一想到未來,這種欣喜的心情就會消失。中國城市的命運,繁華的街道,工人的口糧和國家的命脈如今還是掌握在一個拒絕賦予人民任何自由的政府手中。這種區區的自由是每個到此一遊的觀光客與生俱來的天然權利。
在兩周的中國之遊期間,我漫步於上海時,想起了三十年前尼克森總統訪華會談,導致了兩國關系的正常化。那會兒我心中欣慰,相信美國跟中國的商業和外交往來會引起中國對人權的關註。
然而美國的商業只對利潤感興趣,因此,許多年之後,克林頓政府放棄了他們曾經要勒緊貿易(最惠國待遇),以達到改善中國人權的許諾。現在,政治局拋出他們那一套人權政策:任何美國公司,膽敢反對貿易和人權脫鉤的話,就將被阻擋在中國的大門之外。
不少美國公司顯然在中國大賺其錢,那兒沒有工會,工資又極其低廉,這個誘惑是難以抗拒的。美國如今購買中國40%的出口產品,哪個美國人能不茍同這個現實呢?你即使在假日裏花很多的時間,也無法在市面上找到任何比中國制造的還要便宜的玩具和服裝。美國的對外貿易中,對華的赤字是最高的,每年超過幾十億。
除了赤字,美國在外交上從中國得到什麼?中國的核技術出口到巴基斯坦這樣的國家,這些國家又揚言他們將使用購得的核武器。
中國人民得到什麼呢?中國一黨專政的共產黨很善於“搬遷”人口。凡是對警察和政治家表示不滿的中國人,被從家中帶走,投入監獄,中間不必經過審判過程。大約有三十萬人經常被關在“勞改營”中,從事無償勞動。中國將它的建築物現代化了,而它的法制系統依舊。
去過中國的美國人回來之後常說,它們聽到人們在飯桌上批評時政。我自己也聽過這種故事,也佩服人們的勇氣。但是大家都心知肚明,這種批評可不能貼上學生們的民主墻上去。否則會被抓走或送進精神病院。我的朋友們告訴我,這類的“墻”早已不存在了。
美國國務院每年的人權報告中說,據估計有一億三千萬農村剩余勞動力。他們在全國流動,尋找工作和住所--尋找一切機會,讓他們感覺自己並不是一頭自生自滅的莊稼牲口。從中國偏遠的地區,不時傳來暴動的村民和失措的警察對峙的消息 外國人和政治局的大員們聲稱,北京的政權是在毛主義和無政府主義之間作了不得已的抉擇--這是對中國人民的侮辱。
有一天,中國將不再屈服於草菅人命的獨裁者,它的政府能維持和平,也能讓工人和農民擺脫祖祖輩輩的赤貧。這個政府來自人民自身,它們將掙脫那政治桎梏。
那時候,我們美國人走在中國的靚麗的街道上時,就不再會感到羞辱,因為我們兩國之間所擁有的關系,是人民之間的溝通,而不是美國政府和自我加冕的中共政治局之間的關系。
《觀察》,原載《紐約時報》 (A.M.Rosenthal /廖天琪譯)
發稿:2002年6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