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五千文明 > 敬天重德

歷史回廊:至仁無私 無榮無辱大境界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仁義道德,一直進我們中國人反復論證的課題。早在春秋戰國時期,莊子也和他同時代的人們一樣,極有興趣地討論這個問題。

殷商後代的宋國,有一個官居大宰,名叫蕩的人物。有一次他特去向莊子請教“仁”的道理。

莊子聽了他的提問後,說:“就是虎狼也有會仁性的。”

蕩不理解莊子這句話的意思,就問道:“這句話的真正的含意是什麼呢?”

莊子說:“父子相親,為什麼不是仁?人有父子關系,虎狼亦有父子關系。”

蕩忙說:我向先生請教的是至仁,大仁。

莊子心想:“至仁者無親無私,一視偏私。這“至仁”是那麼好說的嗎?所以淡淡的回答說:“至仁是超乎親愛之本性的無私境界。”言下之意,你問這些有什麼用呢?

這蕩也許是初生牛犢,也許自認為官居大宰職位,平時與人討論這一問題亦多,所以自然亦有一定見解和認識。於是說道:“我蕩也常聽人說:無親便不愛,不愛便不孝。所以說:無親便不愛,不愛便不孝。所以說至仁不孝,可以嗎?”

莊子說:“不是這樣的,至仁最高的境界,孝還不足以說明它。你所說的不僅並沒有超過孝,而且是沒在達到孝的境界。你往南走向楚國的城邑郢都,便不會看到最北方的冥山,這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方向相反,距離越來越遙遠。”

莊子是大學問家,他講的道理使人太難以理解了。所以他看著似懂非懂的蕩,接著說道:‘所以說:用敬來行孝容易,用愛來行孝難;用愛來行孝容易,使父母安適難;使父母不牽掛我容易,使天下安適難;使天上安適容易,讓天下忘我難。”這就是道家宣揚的“至仁無私”學說。莊子繼續論辯道:“蔑視堯舜,不足以為德;澤及萬世,而天下不知;難道還要贊嘆誇稱孝嗎?孝悌仁義,忠信貞廉,這些是被稱為美德,而勞苦人性的!所以都是不足崇尚的。”他最後總括道:“所以說最尊貴的,一國的爵位可以棄之不顧;最富足的,一國的財華可以棄之不顧;最顯榮的,任何名譽可以棄之不顧。因此,大道是永恒不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