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展出二千唐文物 再現盛唐風華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新生4月21日訊】來自大陸的二千余件唐代文物珍品昨起在臺北故宮博物院展出,其中國家一級文物高達百分之四十。故宮博物院外昨天一大早就出現排隊購票入場的人龍,場內亦不時聽到參觀者連連驚嘆聲。據東方日報4月21日報道,這些文物都是陜西歷史博物館、西安碑林博物館、陜西考古研究所、法門寺博物館等十二家藝術文物館舍的珍藏品,其中包括唐三彩、金銀器、人物動物俑、佛道造像等。
據悉,展品絕大部分是一九四九年以後發掘出土的,尤其是一九八七年在法門寺發掘出土的文物格外引人註目。展品包括盛唐時期密宗造像的代表作品“馬頭明王像”、法門寺塔基地宮出土的“鎏金臥龜蓮花紋銀香爐及爐臺”以及“鐵造彌勒佛坐像”、“鎏金舞馬銜杯紋銀壺”,“銅鎏金龍”、“彩繪幃帽女騎傭”等。
再現千四年前盛唐風華
這次展覽還運用先進的“虛擬實境”技術,再現一千四百年前“長安城”的盛唐風華。這是臺灣歷年舉辦的藝文展覽中,首次運用“虛擬實境”技術。展覽期間還將舉辦多次演講。
“天可汗的世界:唐代文物大展”由《中國時報》和“故宮博物院”聯合主辦,在臺北三個月的展期結束後,還將南下高雄再展出兩個月。
發稿:2002年4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