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志:茶的良朋佐使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百志陸羽在《茶經》裏說:「茶,南方之嘉木也。」其實,茶是有靈性的,吸收了茶樹當地的水與土,依著茶樹自己的性子成長,在鍋裏經由金火鍛煉,變成一片片茶葉。
那麼,茶要能飲用,得有水來相扶持。古代嗜茶的文人,十分重視烹茶時所使用的水,陸羽說:山水最好,其次是江水,再其次是井水。唐代詩人的名句如:「茶待遠山泉」、「融雪煮香茗」、「文火香偏勝、寒泉味轉佳」、「獨攜天上小團月,來試人間第二泉」等等,都寫出水對於茶的重要。
沒有適當的泉水,茶葉的味道就不能充分釋放,好茶再好,也無法孤芳自藏。得了好的泉水,還得有適當的方法才能泡成茶湯,才能飲用。
唐代的蘇廙撰寫的《十六湯品》,說明了將沸水煮成茶湯時的一些秘要。例如:微沸之水謂之「嬰兒湯」、十沸之水謂之「白發湯」、註水時不通順謂之「斷脈湯」、註水過猛過多謂之「大狀湯」、以汙穢之木燒煮之水沖茶謂之「小人湯」、竹條敗葉燃虛薄之火謂之「賊湯」,以上都不是好的茶湯。只有湯水純一無偏,到達如老子所言:「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的境界時,才能泡出好的茶湯。
我體會到,茶性平和,卻能廣交良朋益友前來相助,這才是茶了不起的地方。茶能得泉水之助,方為佳茗;能得善火,以成良湯。如果茶葉自以為蘊含五行之勝,不能與水火為友,則佳茗難成。
今天,我在茶裏學到一件事――結交良朋益友,互相幫助。這也是茶道文化中,很深刻的一部份吧。
發稿:2002年5月19日
更新:2002年5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