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河:張海迪的座位在哪裏?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沈河張海迪是全國政協委員,同時也是一名殘疾人。由於小時候的一場疾病,使得她再也不能同普通人一樣行走,不得不終日與輪椅為伴。張海迪來到北京參加全國政協會議的時候,我從新華網上見到一張她參加開幕式的照片。
照片上的張海迪看上去十分清瘦,正聚精會神地聆聽主席臺上的報告。和以前一樣,她坐在輪椅上,輪椅停在大會堂的過道上,下面是殷紅的地毯。因為沒有固定座位,張海迪不得不和坐在過道邊上的一位女同志共用一張寫字臺。輪椅緊挨著那位女同志的座位,顯得很局促,兩個人擠在了一起。
就是這樣一張照片,使我感到詫異:人民大會堂怎麼沒有殘疾人的專用座位呢?
中國有6000萬殘疾人。這是一個弱勢群體,他們渴望得到社會的關心,渴望與他人獲得平等的權利和待遇。然而,他們要得到這些,需要付出比別人多得多的汗水,甚至淚水。張海迪可以說是中國6000萬殘疾人自強不息的代表,她能成為全國政協委員,靠的是自身的努力,也是廣大殘障人士的支持與信任。她作為中國殘疾人的代表,在政協會上應當有一個專用的座位。
長期以來,我們呼籲關心弱勢群體,改善他們的生活條件。應該說,有關部門負有這方面的義務,這也是他們的責任。很多城市做了一些工作,鋪設無障礙通道,出版盲文讀物,興辦特殊教育等。但是,僅有這些就夠了嗎?
中國殘疾人的絕對數和相對數都不小,6000萬,占到全國總人口的二十分之一。但他們所能利用的服務設施和普通人相比,相差懸殊。殘疾人在公共場所的待遇,應該是有關部門工作的重心、落實的重點。比如,為肢殘人士提供合適的座椅,提供殘疾人專用的盥洗設施,提供殘疾人專用的電話等。這些,有關部門做到了嗎?
起碼,在這次政協會上,我看到張海迪女士就沒有一個專用的座位。她和其他委員的身份是平等的,然而卻沒有正式的座位,只能孤零零地坐在過道的輪椅上,和他人合用一張寫字臺。
按理說,制作、安裝一個殘疾人專用座位不是巨額投入,關鍵在於有關部門有沒有這個心思,想沒想到。
國家早有相關規定,在公共場所要按一定比例配備殘疾人專用設施。我希望下次再見到張海迪參加全國政協大會時,她不再坐在輪椅上。
發稿:2002年3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