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隨想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七點鐘,在媽媽那吃晚飯。菜肴很豐富,但吃不下,挑了幾根青菜放入嘴裏,咀嚼了一會,說老實話,與草的味道差不多。這倒不是因為媽媽的手藝差,只是有些落寞。
情緒是種最容易作怪的東西,有時恨不得給它幾個耳光,可人家來無蹤去無影,縱然有本事一拳揍過去,下場多半也是自己胳膊脫臼。
這年已是越來越乏味。屏幕上龍燈在舞,鑼鼓在敲,歌聲在飄,套話在說,晃來晃去的都是人影,他們在努力地笑。但這些笑容經過千篇一律的包裝後,最後泛起在眼角眉梢的竟都是些無法掩飾的嘲笑。也許他們自己還沒意識到這點,以為自己笑得很真誠很好看,他們沒去想自己是為什麼而笑,說的不客氣點,他們現在只是為笑而笑。笑成了一種簡單動作,一塊招牌,或者說是一個巨大的習慣,這也確實可笑。
把煙點燃。快樂只會來自於自己內心深處。為快樂而快樂,只也是剎那,很快就會煙消雲散。快樂究其本質是種虛無飄緲的東西,想抓住它就必須走進心靈。
所謂節日的快樂只是社會的賦予,只是我們在社會上所扮演的各類角色的賦予。角色不是我們自己。角色只是樣東西。但我們是人,人不應該是樣東西。 角色因為使用價值而存在。而人只因人本身的價值而存在。空氣是有價值的,但這種價值總是會被忽略。
出了門,一個人慢慢逛回住的地方。煙花在夜幕中此起彼伏。在瞬間絢麗的背後是蒼穹冷漠的臉,它無動於衷地打量著一切。硝煙味隨空氣滲入鼻子,它們撒落於我們的心靈,漸漸成為塵埃。來來往往的人群是一條黑色的河流,一個孩子或是因為放鞭炮炸了手,而站在街道的暗處嚎啕大哭。沒有人走過去,包括我。因為我剛剛親眼目睹他興高采烈地把鞭炮扔向人群中。孩子的哭聲很大,但人們怎麼會註意他? 大家所在意的只是自己的歡樂。
人的意識來源於自我。但自我總是迅速膨脹,最後湮沒了心靈。自我成了主宰,“我”反而是無足輕重。本末倒置,又如何不會覺得夜色的沈甸?
個體宇宙的無限因為肉身有限而變得狹隘。人因為認識的缺乏而讓社會奴役。社會的存在是人與人妥協的結果。無數個人的累加意味著某種規則的出現。規則讓人性泯滅。
花開了,它不是為誰開,也不是為自己開,它只是開,它遵守心靈的力量。
花落了,它不是為誰落,也不是為自己落,它只是落,它遵守心靈的語言。
花開花落,自由自在。一切外物於它的傷害,它根本就不在眼裏。沒有哪一個物種不是要消亡的,包括宇宙本身。所以花兒只是輕輕呼吸。
今天是大年三十,天氣很熱,白日裏的街道泛著白光,讓人對這個年隱隱約約有了點疑惑。年應該是怎樣?年在傳說中是吃人的獸。人因為懼怕,所以過年。過年意味著什麼?日子也是過的,一天天。“過”這個動作很有趣,走過,路過,飛過……,裏面總有太多傷感。有人說過日子也就是過馬路,是東張西望左瞧右看。為什麼要過馬路?因為要去街道對面買點東西。為什麼要去買東西?因為我們已經成為了東西。
人越來越物化。每個人的脊梁骨後都豎著根遵循某種規則制訂出來的量尺。人這個本來是奇妙無比的生物竟然也就可能流水線似的生產操作營銷。這桶量尺的威力確實夠大。但它從何而來?也就是因為我們的懼怕。
我們怕什麼?怕未知。死是個不可解的未知,所以人人都怕死。恐懼隱藏在我們內心深處。我們敲鑼打鼓,讓震耳欲聾的響聲把心靈擊碎。人是懦弱的,沒有勇氣面對的,所以我們過年,所以在我們回家尋求溫暖的時候巴西人走上街頭狂歡。方式不一,目的一樣。
黑夜裏有著黑色的花朵,它們靜靜開放。一個騎三輪車的人靠在商店門口百無聊賴地等待著他的顧客。他是辛苦的,他也想過年,但他想賺錢的欲望大於回家過年的欲望。毋須置疑,他是窮困的。窮人在這個年代已被人忽視,包括他們自己。
習慣的力量會讓人變得麻木冷漠。他們已不再關心別人甚至於自己。默默的憤怒在他們心底滋長,一旦某個蓋子被掀開,這種憤怒將排山倒海。
人與人永遠是不會公平的。就算是在柏拉圖的理想國內,也有著統治與被統治。除了在時空一定位置上的占有,人是生而不平等的。
抱怨詛咒不會改變現實本身。現實是個陷井。不管是誰坐上“王”的位置後,他將變成“王”,也同樣會奴役與他原來一般之人。
角色是心靈最大的敵人。角色能帶來喜怒哀樂。但也只是角色的喜怒哀樂,而不是你自己的。你必須在某些時候忘掉自己所扮演的種種角色,與天對視,在大地上行走,你才有可能感受到生命的大悲喜。那裏是我們能來且要回去的地方。
窮者未必可恥。富者未必可敬。窮者未必善良,富者未必不仁。財富只是個符號,它能讓我們的身體更舒適,但絕對不會讓我們的心靈更加溫暖。
財富不具有延續性。中國有句古話,富不過三代。這些樸素的觀念隱含生命至道。宇宙有無數,你我皆有無數。財富在無數這個概念中何其可笑。
一朵朵花有著驚心動魄的美麗。而我們總是對它們熟視無睹。因為我們已經不再是自然意義上的人了。螞蟻能知道雨什麼時候要下,地震之前,鳥兒會驚慌地飛。
生命最可貴的直覺與本能被人群淹沒。我們總不知道自己是誰。把心靜下,把自己放開。溶入自然中。一只魚在水裏,一棵樹在山上,生長的力量不是因為它要生長,而是它天性是如此生長。“要”讓我們迷失,成為心靈上的重荷。跳出欲望的存在,看著欲望本身。無所謂它,當餓則食,當冷則衣。在現實中,我們要學會拭去自己心靈上的灰塵。
哲學的世界裏有著太多聲音。別人的聲音終究是別人的,要記住你只是你,你是這個世上的唯一,你是這個宇宙中不可取代的神靈。用你自己的手撫摸你自己的心。滿是老繭的手掌或許會讓它隱隱生痛,但這是值得的。你或許估在某一時刻,因為這樣,而熱淚盈眶。
完美在這個世上並不存在。圓因為它的形態而更凸現出圓外的不完美。不去抱怨,生命簡單說,就是來來去去。把自己忘掉,只是呼吸。
「青年話題」
發稿:2002年2月18日
更新:2002年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