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雨在歐洲減少 在中國曼延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鄭義日前,一個科學家小組提交的報告說,最近十年來最嚴重的汙染災害之一酸雨,在英國和歐洲已迅速減少。英國的酸雨15年來已減少一半,北歐酸化的湖泊也開始復原,這是環保最成功的案例之一。 這個由英國、荷蘭和北歐科學家組成“跨界空氣汙染全國專家小組”的報告顯示,一度是歐洲汙染最嚴重且最不願清除的英國,目前減少廢氣的比率最高。在前些年,酸雨最嚴重時期,瑞典九萬個湖泊中約四分之一曾受到酸雨影響,其中四千個嚴重到任何魚都無法生存。德國的森林也在酸雨的襲擊下出現病癥。
但在我們中國,酸雨區正在高速蔓延,其範圍已占國土面積的40%,大約在380萬平方公裏左右。 所謂酸雨,是指工業廢氣中所含有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遇水產生化學反應而生成的含酸雨水。通俗地說,就是比較稀薄的硫酸。因此,酸雨的另一種比較恐怖的說法就是“硫酸沈降”。其危害還不僅僅是腐蝕建築物、橋梁、殺死森林等等,最嚴重的後果是土壤將嚴重酸化,大面積地變成不毛之地。
1994年,由16位知名的酸雨專家提交了一份《中國酸雨問題專家報告》,指出八、九十年代之交中國大陸酸雨面積大大增加,酸雨區已占國土面積的近30%。酸雨線已經快速向北移動,越過了長江、黃河。1986年,重酸雨區僅有重慶、貴陽等局部地區,到1993年,長江以南川、黔、湘、鄂、贛、桂、粵、閩、浙等9省之大部分地區淪為重酸雨區。
1995年底,新華社的消息是:中國環境科學院動員了1 400多位科研人員,經過歷時三年的努力,完成了一個題為《中國酸沈降時空分布規律研究》的報告。這個全國性的大規模酸雨研究所得出的結論是:大陸酸雨區已經覆蓋了整個國土面積的40%,並且在迅速擴大。近八年來,面積擴大了約100萬平方公裏;酸度也在迅速升高,部分地區已超過重酸雨區,並造成巨大經濟損失。
近十多年來情況如何呢?酸雨區繼續迅速擴大,由過去的西南、華中兩大酸雨區擴展到整個秦嶺─淮河以南地區和整個東南沿海地區,囊括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湖南、江西、福建、浙江、江蘇、上海、安徽、山東等十多個省(市);北方地區也開始出現青島、圖門兩個範圍較小的酸雨區域;石家莊、西安等城市也開始出現酸雨。
每談及酸雨汙染,各種報導及材料上都抄來抄去地重復著這樣一句話:“廣東、廣西、四川、貴州等省已成為繼歐洲、北美之後世界第三大酸雨區”。這句話表面上是強調汙染之嚴重,但隱含的意思則是,不過也就是和歐洲北美平起平坐。從統計數字上看,這種說法是很值得懷疑的:早在十多年前,中國二氧化硫排放量已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從人們的實際感受上看,則更是大謬不然:在歐洲北美居住的中國人很多,對那裏空氣之清新都有深刻印象。在歐洲北美,二氧化硫需要儀器檢測;而在中國的許多城市,用鼻子就可以聞出二氧化硫所特有的硫磺味。真實的情況應該是,整個中國南方已經大大超過歐洲北美,成為世界上最嚴重的酸雨區。
現在,來自歐洲的消息是:英國的酸雨15年來已減少一半,北歐酸化的湖泊也開始復原。我們中國將如何呢?是不是也應該迎頭趕上?
發稿:2002年2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