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索未來的必要--讀《先兆--中國人日常生活趨勢》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李華新有一則笑話說中國是一個產生哲學家的地方,因為幾乎所有的國人都會以或是調侃或是嚴肅的口吻,對人們說一些富有哲理的話。
《先兆》這本書與眾不同的是它的現實性:"已經有太多的關於社會未來的宏大的敘事,而對於與每個人密切相關的日常生活,卻似乎很少給予認真的關註。實事上,無論怎樣重大的發展趨勢,其實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蛛絲馬跡。本書以普通人的立場來描述在新的世紀一個普通的中國人可能遇到的種種難題,以求起到某種提醒的作用。面對一個未知的未來,我們能夠依賴的只是我們自己應付各種可能性的能力,而獲得此種能力的前提是:你對即將來臨的一切有足夠的心理準備"。
有了作者的這一席話,我們就不應該再絮叨什麼了。還是讓我們走進書中吧!
--在12世紀,我們很可能花錢也買不到新鮮的空氣和陽光。(空氣)這不是聳人聽聞的事情,就像那天我們的城市因為經歷了幾天的雨水的洗滌,我們城市的上空終於有了藍藍的天空一樣,而人們露出了驚異,這是我們城市的天空嗎?
--把自己的城市變成了工地。作者居住在廣州,說的是廣州的現象,其實就在我們的城市,幾乎是每一座城市不是這樣呢?我們經常通過的這個城市的街道已經最大限度的承受了開膛的"痛苦",它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裏,被開挖了4次。這是我們的城市的現象。而在廣州工地上飄揚著粉塵,和依舊不可能在那裏能找到一個不再開工的住宅小區,幾乎成了購房者的近乎奢望的並不苛刻的條件。
--垃圾占據我們的生存空間。(垃圾)--當我們享受現代化的生活時,我們不知道已經是否有什麼有害的物質已經潛入我們的體內,在將來的某一天發作。(疾病)--在下一個世紀,社會普遍的問題大約是工作的壓力。(工作)--有一天,你的老板突然通知你,下個月你要自謀出路。(失業)大概現在人們都知道了已經沒有了鐵飯碗,而那一天一位在電臺給她的兒子征婚的母親,唯一要求的就是她的兒媳婦(未來的),就是有一份正式的工作。看來這種觀念是應該真正的要改了。不是你要挑選工作,而是工作要挑選你,成為一種無法改變的現實。
--中國的男人和女人在下個世紀的頭20年裏會繼續開放,而且會達到極端。(性愛)性壓抑一度是中國人的普遍現象,而且這個話題曾經成全了不少作家,而現在人們卻發現中國的當代社會人們對於性愛問題的放縱和色情場所的泛濫已經到了洪水猛獸的地步。只不過是短短的20年的時間,人們就對性愛表現出了極大的和無法遏止的勢頭,隱私成為新鮮的話題和賣點,而有關性的文章和討論也頻頻在一些雜志和報刊露面,即使是一些媒體也不得不在這個方面"俯首稱臣"。因為沒有性話題的報道,好像不能誘發閱讀者的興趣和熱情。表面上是批判,實際上是起到了傳遞色情信息和氛圍的作用。這是很可怕的事情。於是,就出現了"婚姻不過是婚姻""體驗未體驗的一切--自然最先要體驗的就是關於性行為的感受"。禁忌也許會被突破,而人們的道德和道德觀念應當如何塑造,人們在熱切的希望倫理道德觀念能夠成為社會公民必須遵守的行為準則。
--婚姻的速度加快了。可以在1個小時裏按三次鈴,完成一個選擇的過程,當然就可以在幾分鐘內作出分手的決定。(婚姻)這是一個愛情速成的時代,因為人們用最先進的媒體來促成這個目的的實現,然後剎有介是的說,他們速配的婚姻會是多麼的幸福。"一副女性雜志的封面上的大標題就是'令億萬富翁成為囊中之物',足以反映了現今女性的欲望和價值取向"。幾乎所有的雜志和報刊,都沒有放棄關於女性的被看體和被欣賞的地位,女人和男人都成為商品,在相互購買。
--"暴力"和"色情"的傾向,已很明顯地表現出來了。(媒介)湮沒在媒介中或是無時無刻也不能沒有媒介,對於媒介來說是幸事,可是,我們幾乎會因此而失去了自我,因此,在某個時候,我們會對媒介說,我不需要媒介的參與,而且媒介還通過娛樂的方式大量的充斥著色情和暴力。因為媒介的只註重轟動效應,最後會讓人覺得生活中的媒介讓我們更加糊塗。
--人們終於明白,最後的勝利者是知識,知識是最恒久的財富。(知識)人們最終還是明白了這樣的真理,擁有知識的人,才是真正的被社會和人們所器重的人,知識還是要回到經典的地位上去。經歷了20世紀的後20年的知識爆炸後的現代社會,知識並沒有也不可能飽和,而人們對知識的擁有才會真正的改變一個人的命運,並體現出自身的價值。對知識的擁有,就像人們對於經典的擁有,而"經典是恒在的,是人類永恒的思想之源,反復地閱讀,就會有不斷的啟示。猶如信徒閱讀經書,一方面澄定心靈,一方面啟示思想。"就像今天我們讀這本書,我們對於所有的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的先兆的研究並不是在詛咒未來,或是我們不想擁有未來的美好,而是說未來需要更多理性的思想之光來照耀。
--每一個心靈都是一座孤獨的荒島,每一個荒島上都閃爍著一雙充滿戒備的眼睛。(孤獨)未來的城市生活會有許多的娛樂方式,而人們還是感到了一種對人性扼殺的孤獨,因為居住的環境,因為街上有太多的標新立異的年輕人,因為人們都在想要通過法律的手段來防護自己,不信任他人似乎成了另外的一種時尚。每個人都稱為禁錮的堡壘。缺少交流,缺少心靈的真正放松,我們同時會以兩種面孔出現,因此,我們就要在現在對社區建設者說,千萬別在封閉的建築理念中,讓居住成為封閉籠子了。
--還有什麼值得我們信仰。(信仰)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提出這一問題不是說要用什麼運動的方式來對我們現在思想重新審視,而是說我們現在所面對的一個幾乎沒有了或是報道了太多的負面影響的現象時,我們會發現即使用最聖潔的方式取得天火般的奧林匹克的精神會與這麼多的醜聞有關,尤其是一個超級大國的總統的性醜聞事件,讓人們對於最高的官位和最低級的性欲望和沖動之間會是被如此聯系起來感到失望;而且一個發人深思的"廣西現象"的出現和他們每兩個月出現一個腐敗官員的"貢獻",讓人們不得不對於這種先兆的出現,作出斷腕之舉。所謂的高官不一定就有信仰,而真正的信仰,不一定就是以你的高官高位所決定。信仰之光依舊會被那些以自己的行為證實的有關共產黨人的身體力行所證明,中國的希望之火是不會熄滅的。因為現在我們已經看到了這一問題的重要性。
--沒有比道德的淪喪的社會更令人擔憂。(道德)一些學者說,中國社會的道德敗壞是從晚清開始的,也有人作出了這樣的結論晚清的滅亡直接的原因就是官場的腐敗。其實為官者更要講道德的,不過現在人們所要求的就是你作為一個人的道德觀的建立,而不少讓你"飼鴿獻佛",讓你烹肉做羹救母......以你現在的道德水平這樣提出來太難,而是要杜絕人們的麻木和不關心他人。如果一個社會沒有了同情心,沒有了對於自己思想和道德情操的操守與敬畏,這是最危險的事情。
--欲望,這是最後的先兆,而實際上所有的問題都是因為欲望的得到和不能夠得到而誘發的。因為"現在的享受必以前多了,但是,現在的快樂似乎並沒比以前增加"。人們對於現在的欲望的不滿足是最可怕的,欲望的另類表現就是貪婪,就是對於自己的放縱,而這種結局都是對於生命本身和對人的命運本身的自戕。因此作者說節制是唯一的出路。
本書列舉了30種現象,或者說是被稱為先兆的問題,對於每個問題的分析是淺顯的易懂的,但是,我相信真正的需要閱讀的人是不讀的。因此,筆者在這裏的作用更是渺小,因為當我們面對這些社會上最容易發現和出現的問題時,是毫無辦法的,然而,我們只能無所作為的面對這一切嗎?當然不能,但是現在對於這個問題要實在做的就是要先讀讀此書,至少我們能夠了解我們現在的問題癥結在何處?
其實,作者的話一點也沒有誇大,作者在書中說過"2000年以後的生活,天堂還是地獄?天堂也好,地獄也罷,有一點有目共睹:無視身邊發生的這些大大小小的變化,中國人將錯過時代的機遇,而稱為時代的犧牲品......"
(《先兆-中國人日常生活趨勢》國文聯出版社2000年6月第一版作者費勇廣東暨南大學教授)
發稿:2002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