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拔劍刺《英雄》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梁朝偉「一語」道破《英雄》「天機」

張藝謀的電影《英雄》現在真是人氣高漲,所向披靡,連陳凱歌的那部已經在丹佛國際電影節,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獲獎的,事先被許多業內人士看好的,代表中國官方參加2003奧斯卡角逐的唯一的一部影片《和你在一起》也要為其讓路了。 12月14日《英雄》在中共人民大會堂舉行了舉世矚目的全球首映式,外交部還選中此片,並將在招待各國駐華使節的晚會上播放。

為什麼《英雄》受到如此禮遇?

中央社18日關於香港著名藝人梁朝偉日前接受一家英文雜志訪問的報道,一文道破天機!

據中央社18日報道,梁朝偉近日為宣傳電影《英雄》一片,不斷曝光及接受訪問。最新一期南華傳媒出版的英文雜志「B International」刊登梁朝偉的專訪內容,當中他提及在片中的刺客最後沒有刺殺秦始皇,是因為他渴望和平,不想引致天下大亂。
該雜志的報導又指出,梁朝偉在訪問中更借古喻今,談到其對「六四」事件的看法。這段英文談話如下:

I agree with the message, for example, during the June 4th incident, I didn't join in any demonstrations, because what the Chinese government did was right-to maintain stability which was good for everybody. (編者譯:我贊同這個看法,例如,在六四事件期間,我沒有參加任何示威遊行,因為中國政府的行徑是正確的,維護穩定對每個人都有好處。)

報導刊登後,香港嘩然,認為他這番談話是支持中共暴力鎮壓「六四」和所謂的「穩定壓倒一切」。

面對外來如潮的批評,梁朝偉的經理人公司昨天發表聲明,指該雜志對梁朝偉的訪問引述錯誤。因為有關內容是梁朝偉抱著《英雄》一片中所飾演角色的心態而說的,他不認為「刺殺秦始皇就可以終止暴力」。聲明表示,這只是一個為了宣傳《英雄》所進行的訪問,並不是梁朝偉對政治事件的個人看法。而公司方面對於這次事件所引起的誤會,感到十分遺憾。

不管雜志對梁朝偉的訪問是否引述錯誤,上面所引述的話語,的確道出了中共大捧《英雄》的真實用意。但如果到現在還有許多人認為「鎮壓」和「穩定」之間存在著必然的因果關系的話,那今天的香港乃至整個中國就實在太危險了!

《英雄》為人不齒之所在!
jidushan603

秦王之所以不死皆因其為和平愛好者也!!!荊軻之失利皆為其思維膚淺、理論水平不高也!!!嗚呼!!!其用心何在?其侮辱百姓智慧之舉令人發指!天下一統是古往今來無數豪傑之宿願,但無一不是“一將功成萬骨枯”,試問天下眾生又有誰人憐惜?歷史終歸是歷史,文明亦來自荒蠻,但直至今日依然有人在高頌一統天下之暴君,而將一代俠骨一戲到底,居然是為了和平,簡直無恥之至。

關於刺秦不是不可以戲說,你可以說:刺客是因為缺鈣而那天又沒帶鈣爾奇,所以腿抽筋,導致失敗;或者是因為長期洗碗沒用力白,所以手部受傷嚴重,刺殺不穩,導致失敗;或者也可以說是因為項少龍在他動手時拍了一張照片,刺客被閃光燈晃了眼,導致失敗。但是怎麼可以是被秦王的和平理論說服,還心甘情願被擒被殺!

張導對此頗不以為然,商業片嘛,拿來賣錢的,又不是教材。一個沒有半點良知人,居然可以在人民大會堂發言、發威、發怒,嗚呼!電影是商品,教科書也是商品,難道因為是商品就可以沒有良知嗎?該片又被運作得無人不知,估計觀看人數不會在少數,這樣的文化產品可以沒有良知嗎?該片還要代表中國參加奧斯卡,這就是中國的〈史記.荊軻列傳〉?中國人是這樣走向和平走向文明的?那後來之無數反抗壓迫反抗暴政的熱血義士、人民英雄皆是覺悟不高、文化欠缺,枉死沙場?還可以倒打一耙,要不是這些武夫中國幾千年前就國泰民安了,中國早就可以大康了!這是要把中國人的臉往哪裏丟啊?把我們的孩子往哪裏帶啊?再商業也不能丟了做人的原則、基本的良知啊!奧馬哈海灘上的數千具盟軍屍體是由於愚蠢和弱智造成的嗎?應該早點讓希特勒統一了全世界,我們現在不就是可以向外星球殖民了嗎?

最後是一則消息:德國首都柏林20日舉行了紀念德國軍人冒險刺殺納粹元兇希特勒58周年的儀式。新上任的德國國防部長彼得.施特魯克在紀念儀式上表示,現在的德國軍人應繼承當時那些冒死的德國軍官的精神,把今天的軍隊變成維護和平的工具。每年的7月20日,德國都要舉行反抗納粹勢力的全國性紀念活動。1944年的7月20日,德國陸軍上尉施陶芬貝格聯合數名德國軍官發動了刺殺希特勒的行動,但不幸失敗。事後,200多名涉案的德國軍官和政府官員都被黨衛軍殘酷處死。

我們可以在2002年12月舉行紀念荊軻冒險刺殺秦王,終被秦王感化,棄暗投明2229周年的盛大儀式,以表彰其大大加速了中國的歷史進程,否則我們估計還不知道溫飽為何物呢。

西祠胡同

粉飾苛政美化暴君的《英雄》

從畫面來看,《英雄》的確美倫美奐,具有強大的視覺沖擊力,不愧是大手筆、大制作。

但是,就其畫面意境和要表達的所謂“劍術的境界”而言,我感覺就是將古龍武俠小說筆下的那種風格搬上銀幕而已,並沒有太大的突破。而從影片要表達的內涵來看,我卻對之相當反感。

為什麼秦王就不能刺?殘劍和無名都悟出了些什麼呢?借用《信息時報》一篇評論的一段文字,來描述一下殘劍和無名在刺秦最後關頭時的“頓悟”:——“天下本是統一的,人們生活得和睦幸福;自從天下分裂為許多諸侯國,戰爭已持續700年,人民陷於水深火熱之中。只有統一天下,方可救民於水火;當前,惟秦王可平定六國,結束戰亂。在這過程中,個人乃至趙國的痛苦,都只是邁向和平的陣痛。因此,‘秦王不能刺’!”http://ent.sina.com.cn/m/c/2002-12-19/1306120623.html)

看來,這也就是導演希望通過這出劇要表達的所謂“天下”的重要內涵了。不過,這種解釋確實又真是令人瞪目結舌的。

首先,不知“天下本是統一的”這種說法從何而來。除了在沒有國家的原始社會,“天下”可能可以勉強理解為“統一”的之外,好象還從來沒有聽說過在那之前竟有過一個什麼統一的國度。但是,在原始社會,“人們生活得和睦幸福”,好象又實在無從說起。何況,原始社會毋寧用無所謂統一和分裂的“混沌”來形容,仿佛更到位一些。

其次,戰國時期長久的征戰,其根本原因,就已經是由於有著許多象秦王這樣有欲一統天下之野心的統治者,積弱的時候被別國侵略,強大的時候就去侵略別國,才導致“人民陷於水深火熱之中”。而強秦本身就是在這些諸侯國互相吞並的過程中強大起來的;強秦“平定六國”的手段,則又比諸侯各國的互相征戰更酷烈。影片一開始便介紹:秦兵每伐一城,必逞其弩強箭利,先從城外向城裏發射大量的利箭,令城中百姓中箭無算。莫非某些人眼裏,秦王原來就是這樣“救民於水火”的?!

同樣是以統治者利益為終極目標的南征北戰,同樣是毫無正義性可言的攻城掠土燒殺搶掠,其他諸侯國之間的就令人民陷於水深火熱之中,強秦針對其他諸侯國的就是“救民於水火”,真是成者“英雄”敗者寇呀。

再者,瞧瞧秦得“天下”後又是怎樣“救民於水火”的: 為了維持龐大的軍費開支與工程建設,滿足窮奢極欲之生活,不惜對民眾課以重稅——據載,秦代“力役三十倍於古,田租口賦鹽鐵之利二十倍於古”。同時, 其在首都附近造阿房宮、修驪山墓,所耗民夫竟在七十萬以上。而秦自商鞅變法以來,法令即十分嚴苛,一人死罪誅及三族,一家犯法鄰裏連坐,百姓動輒被罰充苦役或慘遭酷刑。到秦始皇時,更把嚴刑峻法推至顛峰。其酷刑之名目,諸如謫戍、籍沒、黥為城旦、連坐、腰斬、車裂、梟首、戮、坑、磔、鑿顛、抽脅、鑊烹、具五刑(黥劓、斬足、笞殺、梟首、棄市)、族、夷三族(父母、兄弟、妻子)等等,不一而足。 秦始皇還把嚴刑峻法施之於文化領域,大肆統制思想,禁錮言論自由。如規定除了秦國的歷史記載,一切史書都燒掉;民間所藏,除醫藥、蔔筮、種樹之書外,其余《詩》、《書》、百家語全部焚毀;誰要是再談論《詩》、《書》,就殺頭;以古非今的人則滿門抄斬。……

如斯暴政竟成了“和平”,如此征戰中生靈之塗炭,竟是“邁向和平的陣痛”,真令人懷疑自己曾經一貫堅持的價值觀是否是顛倒的,懷疑當年希特勒們發動的二戰,也是“救民於水火”了。天知道當年行刺希特勒的施道芬伯格,在將裝有炸彈的皮包放到希特勒會議桌旁邊的那一剎那,又是否曾經有過這樣的猶豫、激烈的思想鬥爭和“頓悟”,或者為元首的偉大英明而感動過,還望嚴謹的德國人能夠予以考證之,為歷史填補上一段空白。

整個電影中,通過四個刺客和一個暴君的故事,將秦始皇吹捧成是“天下”之所寄,而刺秦者,則被說成是挾仇(以影片給我的感覺,所暗示的簡直就是以私仇為主)以報復之。

影片多處運用“藝術”的手法,對一代暴君進行了刻意的美化。

如在與刺客無名對談時,秦王簡直象一個明察秋毫的神探、未蔔先知的算命先生;如手上並無寸鐵的無名表示準備奪劍行刺時,秦王竟將身上的佩劍扔給刺客,並大義凜然、視死如歸地請他決定是否下手。

又如,當無名在與秦王“交流”的時候,道出了殘劍的“頓悟”,令秦王大發感慨:老百姓和文武百官私下都罵他的暴君,只有頓悟了秦王是“天下”之所寄的殘劍,才是最了解他的人,因而天下也只有殘劍是他的知己呀!

再如,最後就象“割發代頭”一樣,刺客無名只是象征性地“刺”了一下秦王就退出去了,而秦王也不想殺刺客無名的,但由於身邊前來救駕的禦林軍發出了“你是一個皇帝,法律是你定的,你要言而有信,像他這樣的刺客,必須要死!”的強大聲音,所以秦王便不得已而為之,還是“無奈”地讓無名死於禦林軍亂箭之下了。

其實,這種“藝術”手法實在似曾相識,天下為暴君、苛政粉飾、辯護者,所通用的手法亦不過如此,大多與之八九不離十的。在這種“藝術”的裝點之下,獨裁者和暴君都成了暫時不能為世人所廣為能理解的大智大慧之聖者,又都成了最能理解別人的人,還成了被“激憤的民意”所左右、所要挾的無辜受害者,所做的一切“違心”事,都是不是出自於其本意的。同時,乖戾沒有了,殘暴沒有了,苛政沒有了,“寧任天下人負我不讓我負天下人”的梟雄本性沒有了,“以百姓為芻狗”的“聖人不仁”沒有了。反正,天下最美的詞都能套到其身上,所幹下的所有壞事都可以找出無可奈何,不得已為之的原因。於是,接受了這些灌輸的人民,便會在瑟縮於其淫威之下,享受著其殘暴之時,仍會深深地為自己有這麼一位偉岸的君主而由衷地感激涕零,發自內心地謝主隆恩,山呼萬歲了。

好在,這種“戲說”再怎麼做得美倫美奐,終究還是代替不了真實歷史的。在影片結束時,想用滾動字幕的形式對秦始皇歌功頌德一番,但又苦於乏善可陳,便將修長城作為秦始皇的主要功績來歌頌了。怎奈“孟姜女哭長城”的傳說,卻也因為列朝列代未便列為“敏感材料”予以封殺,而早已廣為民間所熟知。至於秦始皇當時是怎麼驅趕人民去用血肉之軀修築長城的,當時的“丁壯丈夫”們又是如何“西至臨洮、狄道,東至會稽、浮石;南至豫章、桂林,北至飛狐、陽原,道路死人以溝量”的,歷史亦早有公論,那些戈培爾們再怎樣鼓起如簧之巧舌來為其掩蓋和淡化,恐怕也是徒勞的。

對於秦始皇來說,比較遺憾的恐怕就是,“天下”的民眾實在不識好歹,基本並不能夠象刺客殘劍和無名那樣,在最後關頭大徹大悟,最終“理解”了這位仁慈的君主,並甘願自己坦然地走向死亡的。那些享受著苛政雨露滋潤著的民眾,可不會象幾千年後某些有特異功能的後代們,絕沒感受到秦始皇的“天下”救了他們出水火,也不敢領這個“情”,反而在私下竊議“‘天下’苦秦久也”,反思“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他們沒有坐等秦百世、秦千世、秦萬世們更體恤蒼生之仁政的到來,甚至還沒有等到秦二世坐穩龍椅,就揭竿而起,將刺客飛雪們的未竟事業進行到底,把秦家仁慈的“天下”給了端掉了。

看著當年陳涉吳廣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回敬幾千年後那些借刺客殘劍、無名之口,規勸他們接受苛政的仙韻綸音,來證明秦始皇通過鐵血征戰打下來的“家‘天下’”並非就永遠固若金湯的,不亦樂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