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古德明:香港文化大革命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古德明

【新生12月10日訊】二零零零年十一月,董建華政府律政司長梁愛詩譴責港人「特別是知識分子」過分珍惜人權;今年九月,保安局長劉淑儀也批評知識分子麻煩:「難道的士司機、酒樓侍應、麥當勞快餐店服務員,會跟我討論二十三條草案?討論的無非律師、學者等。」

  香港人都從事開車、端菜、掃地之類體力勞動,對國是、人權不聞不問,早晚只為衣食住行奔波,一生只為高官富商賺錢,那麼,董建華政府治港就可以運之掌上。那是當局的理想世界。

  戰國時,齊國布衣王鬥登門求見宣王,說他和先君桓公有四點相似。齊桓公匡世利民,孔子稱為「正而不譎」;宣王得和他相提並論,心當然高興,口卻說:「寡人愚陋……焉能有四焉(怎能有四點相似)?」王鬥笑笑,說他和桓公一樣好馬、好狗、好酒、好色,只有一點不同:「先君好士,王不好士……治齊,非左右便辟無使(不是阿諛奉承的人,你都不任用)。」(《戰國策》卷十一)王鬥這段話,可以一字不易轉贈董建華。

  香港流行賭馬,董建華不加管制,還年年去為馬季開鑼;香港電影渲染色情,董建華就特別優禮戲子,派警察給他們搭戲臺以便聲討《東周刊》。至於「非左右便辟」的讀書人,他只會視同寇讎。

  當然,董建華和齊宣王有點不同。齊宣王聽了王鬥的話,拱手稱謝:「寡人有罪國家。」於是舉士五人任官,齊國大治。董建華聽到批評,卻是拍案作色,決心頒布二十三條法案整治讀書人。他一定明白當年毛澤東為什麼視讀書人為「臭老九」,鄧小平為什麼出動坦克雄師殲滅集天安門廣場的大學生。

  所以,雖然大學學生會、大學圖書館、記者協會、大律師公會、教師協會等等紛紛反對二十三條,董建華卻告訴立法會議員何秀蘭:「我見過那麼多人,都聽不到反對意見。」

  舊中國有士農工商四民,以讀書人排第一。新中國毛澤東時代則只言工農兵,江澤民最近修改中共黨章,連商也可以入黨了,於是國之四民變成兵商工農。讀書人不在其列。

  現在,文化大革命終於也要在香港爆發了。梁愛詩、劉淑儀的二十三條言論,無一不是革命樣板戲的臺詞。劇名則是趙紫陽的名言:「你們怕什麼?」

(蘋果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