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溫輝:偉大根植於偉大(下)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溫輝

誰可代表

羅斯福這段話,還使人聯想到江澤民的三個代表論中最重要的一條:「代表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十八世紀美國政治家約翰‧馬歇爾及二十世紀初期羅斯福關於政權與人民關系的觀點相比,人們可以質問江先生:你的權力不是人民授予的,你怎能說你是「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究竟是你的話說得對,還是羅斯福的話說對了?執政者的權力是否由人民授予,這是鑒別執政者是否「代表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指針。權力來自人民的制度,使執政者真正關心人民的利益,「為人民服務」,否則他就會被人民轟下臺,或者人民在選舉時再不投他的票。羅斯福在首任總統期間推行改革——新政,雖然使國家渡過極度危險的關頭,但蕭條的陰影還在,他就職連任總統時的一篇演說,毫不掩飾地具體描述了當時美國廣大人民身陷困境的苦狀。他說:

「在這個國家(指美國)中,我看到數千萬公民——占總人口的重大數目——他們中的大部份此時此刻仍處於今天所稱的生活之必需的最起碼的標準之下。

「我看到數百萬家庭依賴低微的收入生存,以致於家庭災難的陰影日復一日地籠罩著他們。

「我看到數百萬人們,他們在城市和農村的日常生活仍處在半個世紀前一個所謂的上流社會認為不體面的環境之中。

「我看到成百萬人得不到教育、娛樂以及改善他們及其子女命運的機會。

「我看到數百萬人無力購買農產品和工業產品。

「我看到全國有三分之一的人口房屋破損,衣衫襤褸,營養不良。

「這種令人失望的狀況不是我為你們描繪的圖畫。我要為你們繪出一幅希望之圖——這是因為這個民族已經看到了這是不公正的現象,而準備把它塗掉。我們決心使每一個美國公民成為他的國家施惠和關心的人民,而且我們將決不把我們國土之內的任何忠誠守法的群體視為多余的。對我們進步的檢驗不在於我們是否為那些已經擁有了許多的人錦上添花,而是在於我們是否為那些擁有甚少的人提供了富足。」

檢驗尺度

在中國大陸,不管是經濟危機極其嚴重還是經濟雖有發展但國企工人紛紛下崗失業、農民紛紛浪跡天涯的時候,哪個執政者曾經像羅斯福那樣坦率地毫不掩飾地承認客觀形勢不好而表明決心改變不好為真正的「大好」?江澤民和羅斯福唱反調:「對進步的檢驗」不「在於是否為那些擁有甚少的人提供了富足」,而是「在於是否為那些已經擁有了許多的人錦上添花」。於是人們看到貧富差距越來越大,貪官汙吏層出不窮,社會財富像江水東流一樣流進官僚壟斷資本集團(包括官商勾結)的大口袋裏。難道這就是「代表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在羅斯福三任總統期間,美國經濟飛快發展,「富者越富」的景象明顯可見,但「貧者越貧」的情況不僅沒有出現,而且廣大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這是資本主義制度難以克服的大富與小康並存的現象,但和「窮社會主義」或貧富極度懸殊、社會非常腐敗的社會迥然不同。

一直宣揚人權高於一切、人民高於官吏的羅斯福是偉大的民主主義者,但不是天生的民主主義者。

受傳統

羅斯福受美國的民主傳統,他從美國歷屆總統特別是華盛頓、傑斐遜、林肯、傑克遜等前輩總統接受了崇高品質和民主自由的政治基因。

美國首任總統華盛頓,被美國人稱為「國父」、「第二個救世主」(註4),人們認為他超人之處不在文才武功,而在於崇高的品格。他領導殖民地民軍和英國殖民者軍隊作戰,並取得獨立戰爭的勝利;他制定了以孟德斯鳩三權分立為理論依據的美國第一部憲法《聯邦憲法》;他創立了美利堅合眾國總統制;他解決了建國初期一系列難題,推動了自由經濟的發展。獨立戰爭告勝時一批軍人企圖推翻議會,主張建立以華盛頓為國王的君主國家,華盛頓對此深惡痛絕,他說,專制王朝「隱藏著對國家的莫大災禍」。他當了兩任總統後堅決要求辭職(當時美國憲法還未規定總統只能連任兩屆),解甲歸「農」——回到他的農莊。這表現了他淡泊權力的高貴品質。華盛頓總統和林肯總統維護自由和國家命運的思想和品格行為,對羅斯福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一九四一年一月二十日,羅斯福在第三任就職演說中贊揚華盛頓「維護了自由的聖火和維護共和國政府的命運」。

被羅斯福稱為「最偉大的民主主義者」傑斐遜;是美國獨立革命運動的積領導者和組織者,是著名的美國《獨立宣言》的起草人。他的主要政治思想註入了這個宣言,其中心思想是「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賦予他們若幹不可讓與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存權、自由權以及謀幸福的權利」。由於傑斐遜高舉民主主義的旗幟,反對君主專制主義鼓吹人權平等、言論自由,提出正確的治國方針、政治路線,因而受到美國人民的愛戴而獲選為美國第三位總統。在美國歷史上與華盛頓、林肯齊名,肯尼迪總統六十年代在全美諾貝爾獲獎者宴會上盛贊傑斐遜說:「我們所有這些人的智能的總和,也許還不及傑斐遜一個人。」有人認為,如果說華盛頓用槍和炮打破了舊世界的枷鎖,那麼傑斐遜就是用紙和筆描繪了新大陸的藍圖。還有人指出,傑斐遜對歷史的貢獻是超越國界的——「他是人類的恩人。」

一九四五年四月十一日,美國民主主義者集會紀念傑斐遜,羅斯福口授了一篇題為《堅定而強烈的信念》的演說詞,高度評價傑斐遜是最偉大的民主主義者,說他「曾花了極大心血參與建立的國家,正在為全世界人類爭取權利的鬥爭中扮演著異常重要的角色」(註5)。

羅斯福早就認同傑斐遜的民主理念。他在一九三四年六月發表的一篇爐邊談話中談到傑斐遜在一些政治觀點上和華盛頓存在著分歧,他說:「我來談點歷史。華盛頓總統在共和國初生的年月裏摸索著進行組織工作時,提出過是否政府由少數有知識的富人管理最為保險的問題。但是傑斐遜看出來,如果長期由少數人實行控制,就會破壞健全的代議制的民主制度。他提倡擴大選舉權,主張政府應更多反映大眾的意志。」羅斯福在推行新政的時候,竭力抗擊大資本家壟斷一切的政治勢力,誓言「同這一小撮人,我們是打算要戰鬥的——對我說來是一場樂於接受的戰鬥,但也是同禍害絕不妥協的戰鬥——不到必勝之日決不罷休。」

林肯總統是全世界最受人尊敬的偉大人物之一。他的偉大不僅因為道德高尚、善良博愛,不僅因為他被認為是「音樂界的貝多芬、詩歌界的但丁、人生哲學中的基督」(托爾斯泰),不僅由於他「不會被困難所嚇倒、不會為成功所迷惑」「達到了偉大境界而仍然保持自己優良品質的罕有人物」,不僅由於他「反抗奴隸主的權勢」「號召消滅奴隸制」(註6),而且是在於他實實在在地領導了美國的「第二次革命」(南北戰爭),廢除了代表腐朽落後的奴隸制,而代之以代表民主進步的資本主義制度,並使國家統一於這個制度的基礎上。以廢除奴隸制為中心內容的《解放宣言》同林肯的名字一起加載史冊。羅斯福特別肯定林肯對國家完成民主統一的貢獻,他說,「在華盛頓時代,人們創立、熔鑄結合成一個國家。在林肯時代,人們保護這個國家免其由內部瓦解。」

羅斯福在第一次上任總統不久,就在爐邊談話中道出了他崇尚的美國傳統:「國家的首腦又一次全力以赴去爭取恢復和維護民主政治的道德——我國國家領導人的長期傳統——從傑斐遜到威爾遜(註7)——尤其突出的是從老安德魯‧傑克遜(註8)他本人開始的傳統。」

羅斯福這話表明,他的民主理念和反對專制獨裁統治的思想是來自美國的傳統、「國家領導人的長期傳統」。

如果把美國十八世紀後半期三位國家領導人(華盛頓、傑斐遜、林肯)的精神世界、政治觀點和中共領導人、中共建政後的國家領導人的精神領域政治觀點比較一下,我們會有什麼感想呢?

涇渭分明

資本主義的美國,從十八世紀後期起步,跑過十九、二十世紀、進入二十一世紀,在這過程中,無論在生產力的發展方面還是在文化科學技術方面,都取得全世界最先進的地位,美國的政治經濟制度保證了美國人民的根本利益,這一切,和中共一黨專政下中國大陸的差距是太大、太大了。江澤民吹噓共產黨「三個代表」,這豈不是恬不知恥?當今地球上,「三個代表」的確存在,但只有在民主的先進資本主義國家內可以找到。例如美國的民主制度和民主政權,確是真真正正「代表先進的生產力,代表先進的文化,代表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中共只有在自我革命脫胎換骨、放棄一黨專政之後,才有走向「三個代表」目標的可能,這道理難道還需要細說嗎?

註釋

(註1)《毛選》七四三頁
(註2)《毛選》六七三頁
(註3)《毛選》六七九頁
(註4)美國第六位總統昆西‧亞當斯語。
(註5)羅斯福總統口授了這篇演說,準備兩天後在「傑斐遜紀念日」發表。不料他突發腦溢血,於一九四五年四月十二日逝世,沒能如願參加紀念一位「偉大的民主主義者」的集會。
(註6)《馬恩全集》十六卷二○頁馬克思《致美國總統林肯(信)》
(註7)威爾遜是美國第二十八位總統。
(註8)安德魯‧傑克遜是美國第七位總統,他在任內竭力進行政治經濟改革,強化和完善美國的民主政制,開創了美國歷史上著名的「傑克遜民主」時代,在美國人的心目中,傑克遜是代表人民、維護民主、敢於向特權勢力開戰的鬥士。羅斯福在一篇富有哲理的演說中,稱譽傑克遜是「為民主政治的道德而戰鬥」的勇士。

(原載《爭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