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萬象紛紛 > 社會亂象

三峽,再交1600億元學費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新生1月3日訊】近期三峽辦提出一個《小江引水方案》,即利用三峽的電能抽長江水400多米,調水150億立方米通過400多公裏的隧洞和渠道,跨過漢江入渭河,在潼關進黃河下遊。明為引江濟黃,促進黃河治理開發,實則為掩蓋失誤,逃避責任,讓全國人民代交學費。

眾所周知,早在三峽論證之初,就有多數專家指出,三峽運用水位過高,規模過大,移民甚眾,建議庫水位由175米降到150米,少發電,少移民,少淹沒。當時,設計方“全面、充分論證了175米方案的必要性”通過了審查,信誓旦旦的保證三峽的電可以全部賣出去,投資很快就能收回。可是余音尚未落地,三峽一期工程還在興建,三峽的建設者就開始為三峽的電量發愁了。於是乎,想出了一個即可掩蓋失誤,又可為臉面增光,可謂“兩全其美”的歪招,即上面所說的小江調水方案。一方面使三峽的電有了出路(抽水耗電),另一方面又落得個解決黃河水資源不足的美名。表面一看,似乎有理,認真一想,一廂情願,用心良苦。

小江引水方案真是如其所說的兩全其美嗎?在長江水利委員會編制的《南水北調中線規劃修訂報告》中,對小江引水方案有如下評價:

1、 工程艱巨。方案需建輸水隧洞300公裏,按其調水量需10米洞徑的隧洞3條,隧洞總長大900多公裏,尤其是穿越秦嶺的隧洞長達115公裏不能分段。在小江泵站揚程400米,流量達600秒立方米,總裝機容量330萬千瓦,如此高水頭、大流量抽水機組國內外尚屬罕見,另外,跨漢江高156米的渡槽,也十分艱巨。

2、投資巨大。初步匡算的投資約需1630億元,有專家估計仍然偏小。

3、運行費高。僅抽水年耗電量達185億度,一年所需電費達92億元,加上三峽、葛洲壩損失的38億度電賠償,年需100多億元。

那麼,水到黃河後,真有那麼大的效益嗎?據黃河水利委員會的專家介紹,存在以下問題。

1、不能解決黃河上中遊缺水問題。黃河真正缺水地區在潼關以上的上中遊,而小江引水在潼關入黃,水量雖大,但供不上去,不解遠渴。黃河上中遊由於泥沙和生態環境問題,必須保持河道一定的水量,中遊不能吃幹喝凈,也不管下遊用不用,必須有相當的水量通過中遊進入下遊入海,也就是說,上中下遊的水量難以置換和替代。

2、不能替代南水北調西線工程。西線工程從河源地區入黃河,是黃河上中遊地區的生態環境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重大基礎設施,還擔負著河西走廊等內陸河的供水任務,是西北地區水資源統一優化配置的戰略性工程,這些作用,是位置較低的小江引水所無法替代的。

3、解決渭河缺水不如引洮入渭工程。小江引水充其量只能部分解決渭河的缺水問題,因小江入渭河的工程在400米左右,而渭河缺水主要在500米左右的塬地,還需要二次抽水。並且與引洮入渭工程相比工程規模也太大。引洮入渭工程利用甘肅引洮工程的九甸峽水庫,僅需一條40公裏的隧洞便可引水到渭河,高程在700米左右,可自流用水。

由此看來,小江引水工程十分艱巨,入黃河又無甚很大的作用,始作甬者的用心昭然若揭,為掩蓋自己的失誤,不惜讓全國人民再交1600億元的學費,另外,每年還要再掏100億元,只能去沖黃河下遊有限的泥沙,而他們可以在帳面上實現盈利。本來全國人民已在勒緊褲帶在電費中為三峽集資,難道還要以全國人民帶人受過無止休的將學費交到何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