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水汙染已嚴重危害飲用水質 全國人大憂心忡忡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新生12月29日訊】據來自北京十二月二十七日的報導,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關於檢查水汙染防治法實施情況的報告顯示,長江流域水汙染已對飲用水水質安全構成嚴重危害。今天下午,正在此間舉行的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審議了這個報告。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鄒家華在報告中說,目前長江流域工業、城鎮生活用水量約六百億噸,主要取自岸邊,但城市岸邊已難以找到符合飲用水衛生標準的水源地,上海、重慶等城市已出現水質型缺水危機,不少城市被迫采用江心取水辦法以改善飲用水質量。
據統計,目前長江幹流沿岸共有取水口近五百個,都已不同程度地受到岸邊汙染帶的影響,若都改從江心取水,需比原投資增加數十億元人民幣。水汙染還導致工業用水制水成本的增加。
報告稱,長江水汙染的主要來源有面源、點源、流動源和固體廢棄物等。面源主要是水土流失、農田排水等,點源主要是沿江工業、生活排汙口,流動源主要是長江中船舶汙水和垃圾,固體廢棄物主要是沿江堆積的工業廢物和生活垃圾。
報告分析說,長江流域水質總體特征為幹流及較大支流總體水質尚可,但支流劣於幹流,岸邊劣於中泓,城市江段劣於非城市江段,幹流近岸水域存在明顯岸邊汙染帶;流域內湖泊富營養化突出,水汙染事故頻發,汙染有向下遊轉移的趨勢。
11月份在我國召開的2001年國際飲用水研討會上,專家介紹我國農村飲用水的水質狀況不容樂觀,目前只有13.8%符合飲用水標準。直轄市和部分省會城市的市政自來水合格率為93.7%。即便如此,我國城市飲用水水質與發達國家還有不小的差距,上海市打算用將近二十年時間將城鄉飲用水水質提高至當時發達國家的自來水水質標準。
發稿:2001年12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