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最早發現美洲:慧深與“扶桑國”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打開唐代姚思廉編撰的《梁書》卷五十四,我們在《東夷列傳》中就 會看到如下的一段重要記載: “扶桑國者,齊永元元年,其國有沙門慧深,來至荊州,說云:扶桑在大漢國東二 萬余裏,地在中國之東。其土多扶桑木,故以為名。扶桑葉似桐,面初生如筍。國人食 之,實如梨而赤,績其皮為布,以為衣,亦以為綿。作板屋,無城郭,有文字,以扶桑 皮為紙。國王行,有鼓角導從,其衣色隨年改易。有牛,角甚長,以角載物, 至勝二十斛。車有馬車、牛車、鹿車。國人養鹿,如中國畜牛,以乳為酪。有桑梨,經 年不壞。多蒲桃。”這是我國正史中第一次記載我國東方海域中距大陸3萬多華裏的最遙遠而神秘的國家。書中對扶桑國的地理位置、國家的政體、法律。宗教、風土物產等等都有較詳細的記載。而且還指出,該國宗教信仰為佛教,是由東方的5個和尚東遊到該國後傳播去的。而《梁書》上所有關於“扶桑國”的故事,都是通過一個名字叫慧深的和尚口中說出來的。成書較《梁書》為晚的《南史》、《文獻通考》等書,也都以《7梁書》為底本,記載了“扶桑國”的故事。
而最早將“扶桑國”的記載與美洲大陸聯系起來的,是法國漢學家德歧尼(又譯作金勒吉尼)。他於1752年在我國的古籍《文獻通考》中見到“扶桑國”的記載。他認為,早在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1000年以前,中國人已經發現了美洲。此後,及至今天,國內外不少專家學者都對“扶桑國”發生了興趣,作了許許多多的研究與考證。
據《梁書》中“扶桑國”條的記載,扶桑國東距我國大陸達3萬2千余華裏,遠在日本國(倭國)之東,因盛產一種扶桑木,國名因而就叫扶桑國。學者們大都認為,書中描述的那種有種種用途的扶桑木,就是盛產於中南美洲的龍舌蘭。也有人認為可能是指美洲特有農作物──玉米。書中所提及的許多物產,也大都能在今天的中南美洲一帶得到印證。還有一些學者發現,史書中記載的扶桑國的建築、文字、刑法制度和國家制度,也與古代墨西哥一帶的情況相似。總之,書中的記載,或多或少都能在墨西哥一帶找到根據,因而,有一些專家學者認為,扶桑國就是今天的墨西哥。
而慧深和尚,學者們大都認為是中國人。更有學者根據古籍,整理了“紀元5世紀中國僧人慧深年譜”,肯定慧深確有其人。另一方面,外國學者根據墨西哥史籍記載,認為該國史籍中記載的“歸薩克須發皆白,由東方渡海至墨西哥,與同伴多人,均衣長袍大袖”所說的“歸薩克”就是慧深,就是墨西哥傳說中的蛇神。而在墨西哥阿卡普爾科港口的拉克布拉達廣場上,有一座中國帆船到港紀念碑,這座紀念碑是為了紀念1000多年前到達當地的一艘中國帆船。其所述的年代正好與《梁書》中所記載的“慧深東渡美洲”的時間相一致。
如果關於“扶桑國”與“慧深”之謎都能解開的話,無疑將把中國與美洲大陸的交往史前推到公元5世紀左右。同時更說明早在那個時候,我國的航海水平已經能夠跨越太平洋,這就把我國航海史中的東方航線向東延伸了許多。
當然,正如前面所說的,慧深其人與扶桑之國,都是一個正在研究中的謎。與殷人東渡、徐福東渡傳說一樣,慧深東渡扶桑的傳說也同樣具有某種神話色彩。
發稿:2001年7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