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現象”還是“中國現象”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師濤有一篇報道《從成克傑案透視“廣西現象”》說:“成克傑等一批廣西高官的落馬顯示了黨和國家依法懲治腐敗的決心,但如此大面積的腐敗令人觸目驚心,以至有人稱之為廣西現象。”
文中說,廣西現象令人震驚的原因之一,在於這裏的貪官數量之多,幾乎可以以“窩”論;原因之二,在於這裏的貪官良心之黑,把大量民眾的吃飯錢、建設錢、發展錢據為己有、肆意揮霍。文中說:“不能說廣西現象是廣西獨有的現象,實際上,中國窮的地方很多,中國的建設項目很多,與廣西那些貪官有著相似背景的官員也很多。由此這樣的質疑不無道理:廣西現象也會很多?”
其實,這篇文章的意思很明白,即“廣西現象”就是“中國現象”,只不過羞羞答答、不忍心說透而已。其實,真要是說透了,恐怕文章也就?⒉懷隼戳恕?
中國新聞的進步情況,也可以用“廣西現象”與“中國現象”來說明。那是一張窗戶紙,大家都努力將這張紙做得更薄一些、更透一些,直至哪一天不小心被“風”給吹個大窟窿。
〔轉載自《民主論壇》)
〔作者師濤小檔案〕
◆師濤是詩人作家。
◆1968年:7月25日出生在寧夏鹽池。祖籍陜北清澗。
◆1982年:在山西省永濟市讀初中、高中,開始了最初的文學活動,
創辦了“竹溪文學社”。
◆1986年:考入上海華東師範大學經濟系政治經濟學專業,加入了當
時頗具盛名的“夏雨詩社”,接受青年詩人宋琳、宋強、張小波等
“城市詩派”的詩人們的極大影響。
◆1987年:轉入華東師大政治教育系政治教育專業。接受弗洛依德的
思想、達利等“超現實主義”畫家們的繪畫、中國禪宗精神的系統
教育,創作出一批“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的詩歌作品。
◆1989年:政教系成立“蝸亭詩社”,任社長。
◆1990年:接任“夏雨詩社”社長,主編職務,主詩刊印三期詩刊《
夏雨島》,組織數次詩歌朗誦會,並被推選為上海高校詩人聯合會
執行理事。同年被上海市作家協會吸收為第三期青年創作班(詩
歌)會員,有作品在《上海文學》、《萌芽》雜志上發表。
◆1991年:創作組詩《落日》、《旭日》等。6月,夏雨詩社組織社
員邀請汪國真到校,與之“對話”。7月,分配到航空航天工業部
西安慶安宇航設備公司子校,擔任政治課教師,主講“科學人生
觀”。同年下半年,是創作熱情最為活躍、作品數量最為龐大的一
段時間,創作有《危險的吸引》、《點燈》、《打鐘》、《筆
記》、《少年》等組詩。
◆1992年:與陶穎小姐結婚。創作有組詩《與妻書》(三組)9月,
調入陜西僑聯《僑聲時報》社工作。
◆1993年:組詩《九三年的出路》、《夏之書》、(兩組)、組詩
《上海》、《金色的蜥蠍》等。
◆1994年:在陜西工商局主辦的《消費者導報》工作。創作組詩《光
景》、《費城》、《天堂的邊疆》、《懸空的陽臺》、《丟失的
樹》等。
◆1995年:參與《華商報》(原《僑聲時報》)改刊工作,做記者、
編輯、寫有組詩《藝術家節奏的串聯》。年底,就聘到陜西日報社
主辦的《三秦都市報》,在新聞部做社會新聞記者。
◆1996年:寫有組詩《孩子的回憶》、《夢想者》、《飛行》。
◆1997年:父親去世。組詩《表達》。結識青年詩人鄒赴囈。
◆1999年:先後在《各界導報》、《勞動早報》工作。
◆2000年:在《西安商報》工作。至今。
發稿:2001年4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