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江主席新詩:哈瓦那贈卡斯特羅公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送交者: 西風烈 於 Sat Apr 14 12:26:56 2001:見詩,如遇好酒,就像當年每回路過鄰村的“小洋河”,我總得比人多吸幾口氣,然後再用鼻子“嗯”兩下,贊道:“好香,好香!”
對江主席的中南美和古巴之行,咱不敢妄評,那是國家大事,與咱無關!偏偏江主席寫詩送人,乃吾行中人也!不評,反而不敬。
先說第一句,只把李白的“白帝”改成“華夏”,用不了多少卡路裏,也沒什麼好說的。
再說第二句,七個字裏改了四個:“千裏”改“萬裏”;“江陵”改“南美”;“一日”改“十日”,相信工作量確實比上句大了不少。
要命的是第三句。力氣費了不少,看來是把功夫都押在這一句上了。可惜的是“狂帶雨”三字與李白原詩的“啼不住”三字,平仄關系相去甚遠;況且此三字又處在全詩“間”,“還”,“山”韻的中間,擔負著在韻律上承前啟後的作用,套句時髦的話吧,這也是“重中之重”。李白的這首千古絕唱所以至善至美,美得使人如醉如癡,有如一幅三峽風光的長卷呈現在人們眼前,其原因之一就在其韻律上。江主席在如此美妙,如此重要的地方“動土”,還能寫出什麼味道?
李白這首詩的另一個特點,是後兩句比前兩句寫得更“實”:寫猿聲,寫輕舟,寫萬重山,這是最能引人入畫又最令人神往的三個實體,任何抒情此時都是多余的,因為讀者已從對猿,舟,山的描寫中領略了詩人的情懷。而江主席詩的第四句幾乎就是革命樣板戲的語言,真不知道他老兄想表達的是什麼?
和人家的韻,寫自己的詩,無可厚非,本人也常這樣寫。幾年前,朱總理訪美,花了半個多月,把電影“怒潮”裏的插曲“送別”的詞改了,改得好辛苦,也改得好高興。其中的一句,想了幾乎一個星期,最後覺得還是用最通俗,最“平淡”的那句最好。當時正伏在桌上吃面條,心裏默默地把前後幾句一連起來,立刻有一種強烈震撼的感覺,眼淚竟奪眶而出。沒想到夫人看在眼裏,以為是面條太燙,順手遞過來一份報紙,還說:快扇一扇!
話得說回來,江主席的長處在善於出國訪問,不在做詩上,不能苛求。有這麼一首,對付不懂中文的卡斯特羅就夠用了。下回江主席再寫詩送人,就該用西班牙語了。到那時候,可不能再偷工減料啦!
最後,敬乞江主席不吝賜教:“狂帶雨”,典出何處?謝了!
附:
江澤民親筆剽竊李白詩贈卡斯特羅
正在古巴訪問的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向卡斯特羅贈送了親筆書寫的七絕一首。全詩如下:
朝辭華夏彩雲間,
萬裏南美十日還。
隔岸風聲狂帶雨,
青松傲骨定如山。
辛巳春日重訪古巴次韻
唐朝詩人李白早發白帝城書贈
卡斯特羅同志
江澤民
二00一年四月十二日於哈瓦那
附:李白原詩:
朝辭白帝彩雲間,
千裏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
(摘自大家論壇)
發稿:2001年4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