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萬象紛紛 > 社會亂象

安康計劃西部行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半瓶辣椒醬

6年後從西部走出的我作為歸國學人再次走進西部去看望那裏孩子的生活、學習。

離開西部的家已經6年了,但那裏的貧瘠和落後現在仍歷歷在目,那片土地現在是什麼模樣?10月18日至27日,出生於西部的我跟隨由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等單位共同主辦“安康計劃西部行”進內蒙、過寧夏、穿甘肅、跨四川、入貴州,行程9000余公裏,深入走訪了西部的貧困學校、家庭,從繁華的大都市到窮困的西部山村,我的感受與其他海外學人又有所不同,在我的眼中一些貧困孩子的生活就是我的過去,而在貴州的甲壩民族小學我卻看到了讓我這個西部兒子眼湧熱淚和終身難忘的一幕幕。因困窘失學和傷害正深深的纏繞著西部兒童,他們在期盼著更多的關註。

當城市裏的孩子將整只的“巨無霸”毫不可惜的丟棄時,甲壩民族小學的孩子卻一日三餐捧著白米飯就著足以讓人吐舌頭的辣椒或聲怕多倒而小心翼翼的在米飯中放進一點已沒了味的醬油權當佐料欺騙著自己的味蕾。

我的手在掀開貴州省惠水縣擺榜鄉甲壩民族小學四年級學生王線的大木箱時感到了無力,那個用她掛在脖子上的鑰匙打開的大木箱裏存放的東西給我的第一感覺是根本沒有上鎖的必要。小半碗幾乎不夠這個嬴弱的小女孩吃一頓的大米,小罐頭瓶中儲存的一點辣椒醬,5片白菜葉是大木箱裏的全部內容。站在旁邊的李家明老師告訴我,大米的量再多一點點就是王線一個周的全部食物。

每到趕場放假,王線都要走40裏山路從家裏背回一個星期的口糧。打開王線的飯盒,裏面除了涼米飯就是辣椒醬。白米飯加辣椒並不是王線的中餐,也不是晚餐,甲壩民族小學的516名學生每天、每月的每一頓吃的都是這些,要變花樣也就是有時把辣椒醬換成醬油或在鍋上蒸米飯的同時在白水中煮點沒有油腥的土豆、白菜佐餐。我繼續掀開和王線同屋的王艷玲、楊朝芳、陳應花、陳應芬的大木箱,裏面的內容絲毫沒有變化。

當城市裏的孩子享受著四季恒溫的教室時,甲壩民族小學的孩子卻三個或五個蜷縮在一卷舊棉絮中,而陪伴他們的沒有低回的童謠,只有穿過屋頂眨著眼的星星。我在想每張床上的孩子可能都有一個不同的夢想,但在采訪時,他們說,大家共同的心願是下雨時再不要抱著被子蜷縮在墻角挨過一夜,因為第二天課堂上會打瞌睡。

王線、王艷玲、楊朝芳除了上課、吃飯在一起,睡覺也是無法分開的,因為學校宿舍實在太有限,她們三個人必須擠在一張木板床上,已有20多年歷史的老屋早已在風吹雨淋下露了天,擺榜鄉平均海拔1408米,年平均降雨1100毫米,老屋是根本無法擋住隔三岔五就不約而至的雨水的,王線她們只好把床挪到漏雨稍少的那一邊。我打開她們的木箱時發現,長期雨水浸泡木箱已有些發朽了。和王線她們面臨著同樣困擾的還有另一間不足20平方米的男生宿舍。李老師告訴我,這裏有下到二年級上至初三的62個男生,若遇漏雨他們比王線她們還困難,大家有時就要抱著自己的棉被擠在角落裏挨過一晚。年平均氣溫13、6攝氏度的擺榜鄉的屋裏是不生火供暖的,孩子們三五個蓋著一床發黑的棉被的另一個好處是大家可以相互用體溫取暖。

我在學校唯一的教學樓的樓梯下還發現了另外四個女孩,李瑞珍、何貴菊、唐敏、唐群四個小女孩從臉色上就可以明顯的看出她們的營養不良,已經上初三的她們要比城裏孩子明顯矮一大截,但就是這樣,進出這個所謂的小屋時她們還是要極低的彎腰低頭,但給我講起小屋,她們還是露出了滿意的笑容,李瑞珍悄悄告訴我,和其他同學相比,小屋的最大優點就是下雨不用手忙腳亂的四處躲藏,這一點也是其他同學最羨慕之處。此時,她們正用沒倒油的辣椒醬炒米飯,看到這些我實在不忍心再看下去了,而有聲怕傷害到她們的自尊,只說讓她們買學習用品急急從身上掏出了僅有的100元錢塞到了她們的手中趕快離開了這間樓梯宿舍,中央電視臺的海外學人王越也不忍心再拍下去脫下禦寒的棉衣遞了過去。

當城市裏的孩子沈迷於電腦上刺激的電子遊戲而父母為之萬分頭疼時,甲壩民族小學的孩子卻要趕緊抄寫完黑板上的板書,因為再過一會兒霧氣就會完全吞噬它。我在甲壩民族小學的黑板上沒有發現老師板書後的任何殘跡,對此我百思不得其解,李家明老師的解說讓我解開了謎團。甲壩的高寒多雨使他們這兒長年處於霧氣籠罩之中,教師們必須抓緊有限的晴天來上課,而在大霧天中,學生們的一項主要任務就是趕緊抄完黑板上的板書,要不霧滴在凝聚後就會把粉筆字沖刷模糊,而老師則要緊著把字擦掉,要不沾水的黑板再要寫字就萬分困難了。

學習條件再艱苦對於老師和孩子來說都可以用意志去克服,但讓老師們痛心的是孩子的失學,李老師告訴我,一般第一學期孩子們到的比較齊,但第二學期就有人無影無蹤了,更讓他們傷心的是,今年,在80多個學生中有7個考上了高中,但報名去的只有3個,其余4個因為家裏實在拿不出錢而放棄了,和許多這裏的孩子一樣,他們的最終命運是在家種田放牛或出外打工。根據擺榜鄉的統計,全鄉目前有415名7至12歲的適齡兒童因經濟困難而失、輟學。50年來,全鄉有大專文化的僅5個人,中專(高中)文化的39人(分別占總人口的0、05%和0、4%)。一路西部行,聽當地領導介紹,向這樣的情況絕非擺榜鄉一處。

當城市中的母親在醫院中為以後是穿比基尼還是連衫泳裝確定如何拋腹產而左右權衡愁眉不展時,西部貧困地區的母親正無力的拿起一把帶著銹跡的剪刀伸向連接她和嬰孩之間的臍帶,雖然這個嬰兒可能在沒有看清這個世界前就會因破傷風死去,而活著的嬰孩會和圈裏的小豬、小牛一起長大。

衛生局的老阿姨告訴我,一支蠟燭或煤油燈、一把銹跡斑斑的剪刀、一床破舊的棉絮就是西部貧困地區母親生產時的全部用具,往往孩子出世後顫顫巍巍握著剪刀剪斷臍帶的是早已筋疲力盡的母親,在這種情況下,若遇難產十有八九會母子雙亡,而新生兒在這樣的衛生條件下感染破傷風的死亡率也高的驚人,過了生死關,孩子還要繼續煎熬,有些地方是不讓婦
女在家中生產的,她們只能在牛圈、豬圈中默默忍受巨大的痛苦。據衛生部門和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的調查統計結果顯示,在西部貧困地區,新生兒的死亡率一般都在萬分之一百六十,甚至高達萬分之二百五十,造成這個驚人數字的根本原因是西部貧困地區有73%左右的母親在家中無專業醫師陪護的情況下自己生產。

在“安康計劃西部行”出發前,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的程淑琴秘書長深情的告訴了我,她在西部考察時的一次遭遇至今想起仍會眼眶發潮。當面對一個班30個同學人人捏著一個無法再削的鉛筆頭,仍埋頭在昏暗的教室裏認真聽講、寫畫時,她再也不忍心看下去了,轉身跑到村裏唯一一個小賣部裏買來一大捆新鉛筆,鄭重的發到每一個同學的手中,但之後她驚奇的發現,整個教室中沒有一個人扔掉手中的微型鉛筆,他們都將新鉛筆悄悄的放進了書包的深處。現在,秘書長還珍藏了其中的一只鉛筆頭,在為西部兒童四處募捐勞累時,她會拿出那個捏不住的鉛筆頭看看,想想那一幕後就又開始了毫無停歇的奔波。

在安康計劃西部行的整個過程中,同行的每一個人的心都受到了深深地震撼。一個女編輯曾花100余元買了一件T恤,一路看完了孩子們如此艱難的學習和生活,她悄悄告訴我:“花這麼多錢買衣服感覺自己是在犯罪”。在行程總結會上,一名男記者講到動情處竟當著30多個人的面號啕痛哭起來。我相信,任何一個人在那一雙雙一如西部的天空般純凈的眼睛面前都無法坦然面對、泰然采訪。

這時,我想,我能為這些可愛的孩子們做些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