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萬象紛紛 > 社會亂象

大陸法官面臨公眾信任危機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新生12月3日訊】中新網29日消息,新聞社主辦的中國《新聞周刊》近日調查發現,中國法官在公眾心目中的形象整體偏低。無庸諱言,中國法官正面臨嚴重的信任危機。

  在經歷了“三盲院長”、沈陽中院特大案、三陪女當上法官等醜聞後,中國的法官隊伍建設問題擺到了桌面上。

  法律借助於法官降臨塵世。法官是司法公正的主體,是各種糾紛的最後仲裁者。當調查顯示的數據表明,中國法官在公眾心目中的形象整體偏低的時候,我們言稱中國法官遭遇“公眾信任危機”,就不是危言聳聽了。

  他是一個法官,一個“從骨髓到頭發梢都充滿”法律“氣息”的法官。作為一名法官,他執法如山,寧折不彎,“沒有任何彈性”,就像一柄利劍,使一切枉法違法者為之膽寒。

  他是楊鐵如,《大法官》中的一號主人公,一個虛擬的典型人物。

  法官:虛擬的和真實的

  “虛擬的藝術形象有感染力,但遠不如真實的人物有影響力。”中國人民大學一位傳播學研究學者說,“10個虛擬的好法官典型,影響力不如1個真實的好法官典型。”

  《新聞周刊》做了一個隨機電話調查,20個受訪者當中15人知道“三盲院長”姚曉紅,1999年的壞法官典型,他的惡行,令世人震驚。輿論稱之為“三盲院長”:法盲、文盲、流氓。

  文盲:小學文化的他,時常要寫“準支(準予支出)”兩個字,可練了半天,仍然寫成了“淮支”。

  法盲:他對這個稱謂不服氣,說:“我辦的案,填發了89個拘留證,沒有發現一個違法,談不上法盲。”

  流氓:流氓做派,動輒打人。非但如此,有個時期,他聽說喝人奶對身體好,便命令幹警到處尋找人奶,他每天喝兩瓶,一直喝了兩個月。

  可是,就是這樣一個絕不稱職的幹部,卻在1995年“成長”為絳縣法院副院長。就在他兇殘地欺壓百姓之際,山西省某報竟然把姚評為當年“十大新聞人物”。之後,姚又當選為“優秀人民法官”,有關部門還發出了“向姚曉紅學習”的口號。

  50年來最醜的一回

  沈陽中院,可能是中國司法史上的“腐敗法院”的典型,和姚曉紅的個人腐敗不同,沈陽中院的腐敗,更像一個法院集體腐敗的典型。

   具體的抹黑者,是沈陽中院半個領導班子 在耗資1.8億元興建的氣派的中院辦公大樓裏,接連有三名院領導因涉嫌重大違紀違法問題被立案調查,一個班子爛掉了一半。副院長梁福權:包養了兩個二奶,其中一個為他生的孩子已經6歲。犯事前,這位院長正在為給這私生子謀取一個合法戶口,毫不避嫌,四處活動。副院長焦玫瑰:與黑社會老大關系密切。27名法官和幹警因違法審判或違反紀律被追究責任。其中有“十佳法官”和“勞動模範”。

  四成人認為法官形象消極

  今年8月,山東省無業人員宋榮祥,以給法官送禮為由騙取被執行人16萬元人民幣,被北京公安機關逮捕。

  去年12月,上海一位個體發廊老板樓偉民冒充法官行騙被勞教。
  前者的借口是幫你找法官疏通關系,後者的理由是請先墊付出差費。行騙的當時,兩人都得逞了。
  
蘇州大學一位陳姓法律博士說:“如果法官沒有過真實的腐敗行為,怎麼連無業遊民和個體發廊老板都知道利用這種‘辦法’行騙?如果不是法官的腐敗行為漸成一種風氣,怎麼兩個被騙的人都能乖乖就範?”

  輿論認為,騙局的成功與中國民眾對法官群體形象評價消極有關。北京零點調查公司的調查支持了這一輿論。

  與法官的自然聯想結果相比,對於法官形象的評價更為消極。市民將法官與其他顯示消極印象的詞匯相聯系率非常高,更為突出的有:“官僚的”、“徇私舞弊的”、“知法犯法的”。

  相對而言,受教育程度較高的人,對法官的負面印象也較為突出。

  今年“兩會”期間,一項針對504名網上人士的調查表明,法官是所有4個法律職業中最不受歡迎的。被調查者對4個法律職業及其欣賞率分別為:律師為59.7%,檢察官為22.6%,警察為8.9%,法官為8.7%。

  其中給予法官高度消極評價,包括混亂的、低素質的、徇私的、官僚的等,占被訪人總數的40.7%,

  本次調查的上網人士85%為企業管理人士、辦公室白領、教育科研文化衛生人士和在校學生。

  零點調查公司的研究人員認為,目前中國法官在公眾中的整體形象偏低,同時法官的公正品質、專業能力方面的形象要點不夠突出。

  華聲網援引上述調查結果道:對於社會信息最為敏感的知識分子,對於法官職業的消極評價,反應出他們對於負有訴訟裁決職責的法官聲譽不佳而產生了相應的顧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