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萬象紛紛 > 社會亂象

河湧變暗渠是好事嗎?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雲山

近日,廣州市人民代表大會評選優秀提案,把市內22條河湧改為暗渠的提案評為優秀提案。識者不禁莫名其妙。河湧變暗渠符合生態環境保護精神嗎?河渠變暗渠是利多還是害多?符合"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原則嗎?誰都知道,河湧是自然環境長期演變的產物。"水勢就下",天上降雨,地表就慢慢沖刷成河湧以排泄雨水。

廣州的河水多數源自白雲山。白雲山的泉水和雨水匯集成河,分散成數十條小河湧流匯珠江。這是自然規律,是千千萬萬年自然而然演變形成的。本來廣州市的一部份人民代表提出的提案是鑒於市內的河湧兩岸被非法占用,大量雜物垃圾投入河湧,致使河底不斷淤高,妨礙排洪,有礙衛生,要求市政府整治。

但是,執行下來卻與原意大大走了樣,有關部門不顧自然規律,把22條市內河湧加了水泥蓋,變成暗渠。從此,廣州地區少了22條流水的河湧,少了22條排泄兩岸雨水的水道,少了十數平方公裏的自然河灘而增添了大量的水泥地面。稍有地理知識的人都會明白,這是違反自然規律的做法,不是整治河湧,而是消滅河湧,與提案的原意背道而馳。

城市的河湧就象人體的血脈,城市要靠河湧排洪、排澇、排汙,而且籍著這些河湧顯現自然環境的生機、靈氣。現代城市已經到處是高樓大廈、石屎森林,除了公園和路旁的樹木、草地,已極度缺乏自然景觀。

廣州市區的22條河湧,本來是市民休閑散步、欣賞自然景色的好去處。前些時因政府管理不善,才會垃圾堆積,汙水橫流。整治之道,理應清汙去障,還河湧自然本色。簡單地加個水泥上蓋,把流水的自然景色永遠埋在地下。垃圾堆積、汙水橫流的醜陋是被掩蓋了,但城市沒了活水,也就沒了生機,沒了靈氣。

廣州市民少了22條清水長流的河湧,少了泥土的芬香,少了沿河的花草樹木,欲親水而不可得。有些地方因雨水沒了出路而積水過膝。暴雨時節因泥土與水泥地面的滲透能力差異而加大洪水頻率與增高洪水水位。本來這都不需高深的專門學問,基本是人人皆知的常識。只不過要清理河湧汙泥垃圾費時費事,對做官的無利可圖,沿河種樹種草,見效緩慢,不能立竿見影。在河湧之上建造水泥地面,既省事又快捷,立刻政績顯現。至於承建工程包工頭的回扣、紅包,那是私下交易,局外人不知其詳,但官商同得利益,卻已是人盡皆知的公開的秘密。因此,廣州的有關部門選擇掩蓋矛盾的把河湧改為暗渠的違反市民長遠利益的簡捷方法。至於將來有朝一日暗渠也淤滿、堵塞了,矛盾爆發了,那是後任官員的事,他早已升官發財,不用理會了。倒黴的是廣州市民,活水長流的河湧不見了,依依垂柳不見了。要看水嗎?只能到珠江,想觸摸泥土、花草、樹木嗎?只能到白雲山或是公園。這樣消滅河湧、消滅自然景色的做法還能獲獎,真是對"以人為本"和"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原則的最大諷刺。市政當局真的不懂這些道理嗎?看來也未必如此。只不過急功近利、只顧眼前不理長遠的為政之風已成風氣。只求眼前政績,管他什麼自然規律、生態環境,升了官發了財,就是最大的利益!這才是出現問題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