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體會近代史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葉欣近日,偶然翻閱共產黨編著的「歷史書」,「滿紙荒唐言」。若不加駁斥,定會遺誤蒼生。
■ 一、雨果為誰說話
中學歷史課本提到,英、法聯軍燒了圓明園,雨果憤怒地斥罵法國是強盜,似乎替中國說了公平話。不過,仔細想想,一個法國作家罵自己的國家為強盜,而又能被這「強盜」所容,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什麼樣的民族!如此胸懷博大的民族怎能不強大。
看來,當時的法國強於我們的,不僅僅是軍事與科學,更重要的大概就是她的制度。那是一個有言論自由的法國,是一個會產生雨果的法國。這樣說來,雨果的憤怒之言,實際上是在宣傳法蘭西,是替法國說話。
■ 二、《時局圖》與強迫癥
清末有人畫了《時局圖》,把俄國當熊,英國當虎,美國當鷹,等等。初看起來,這個愛國者立意深遠:列強虎視中國,中國馬上要亡種。然而再一想,為什麼所有的強國都是我們的敵人?我們真是一塊肥肉嗎?這種和所有人為敵、並強烈感到自己是「肉」的心態,實際上是患了強迫癥。
強迫癥患者,妄想天下所有的人都和自己作對,為了安全,只好把自己封閉起來。這幅《時局圖》所暗含的深義是:我們還應該像以前,把門緊閉起來,拒敵於國門之外。這種懼外、進而拒外的思想,直至今日還相當流行。中國史的課本雖也批評了慈禧的排外,但實際上一直滲透著排外的思想。
■ 三、不小的藉口
19世紀末,德國傳教士能方濟和理加略,被山東大刀會所殺。德國以此為藉口入侵膠州灣。
這些史實表面看是德國胡找藉口、以勢欺人。這是中國人的心態。對一個德國人來說,兩名傳教士被殺是足以引起戰爭的。在中國,一、兩個人、甚至幾十上百人被殺,也沒什麼了不起,不會兵戎相見。然而西方人的價值觀不同。他們認為,即使一個國民被殺,也被認為是向整個國家挑戰,政府也應出面。如果政府不能保護自己的「僑民」,這個政府可能要倒臺。中國人不明白這一點,所以覺得,不就兩個傳教士嗎?何必沒事找事。這種中、西差別也是英、法聯軍入侵的理由。我們認為這是「藉口」,他們認為這是國家大事。
當然,書上說,那幾個傳教士作惡多端。但那只是大刀會(後來的義和團)的片面觀點。一個極端邪教組織的話,能讓人相信嗎?
■ 四、太平天國是誰的國?
近代史課本對太平天國的樸素感情已經到了肉麻的程度。太平天國成了我們的國。所有反太平天國的都是敵人,被稱為「反動武裝組織」。給人的感覺是:太平軍就是人民的希望和救星。課本極力美化太平軍、醜化曾國藩、李鴻章等,既失了歷史的公正性,也讓人產生「造反有理」的感覺。
太平天國是愚昧落後的產物,它不是我們理想中的國。
■ 五、鴉片毀了中國嗎?
英國向中國走私鴉片,的確是不光彩的行為。但如果據此認為是鴉片毀了中國,那就錯了。在鴉片進入之前,中國已經被毀了。
鴉片是外國人發現的。他們也吸食。當時的英國也有吸食者。他們不但未毀,而且成為「日不落國」。毀中國的不是鴉片,而是清政府,以及它那傳承幾千年的制度。把問題推在鴉片身上,只能讓人忘了這一點。
毒品毒的是個人,不良的制度才能毀掉一個民族。
■ 六、輕易地遺忘
課本編著由於有教育孩子的任務,所以就把「沒有教育意義」的史實輕易地遺忘了。於是《南京條約》遺忘了「禁止鴉片貿易」一條;《北京條約》遺忘了「保證輿論自由」的條款;可能是怕這些條款有美化侵略者的作用。
最讓人不可思議的遺忘是有關美國的「門戶開放」照會。照會的主要思想是保證中國的領土完整和主權。正是這照會,扼制了歐洲列強對中國的瓜分。而課本的這一部份,卻被籠統地稱為美國對別國眼紅「便設法插足進來」。
現在年輕一代的仇美情緒,大概就是這種教育的結果。
■ 七、義和團的愛國
共產黨將義和團吹噓成愛國者。但義和團的愛國實在讓人羞愧。
義和團以拳頭報國,殺洋人、燒教堂、挖電桿、毀鐵路,反對一切文明。這種來自最底層的愛國者,不知他們心中的國是什麼?只要這種愚昧的愛國存在,中國就如同今日的阿富汗塔利班,只有災難的降臨。義和團死得慘烈、勇敢。但那是愚者之勇。中國歷來最可怕的就是這種愚勇。文革就是這種勇敢的延續。
中國的過去和將來都需要英雄。但需要的是理性的英雄,而不是「刀槍不入的」團練。
摘自民主論壇
發稿:2001年1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