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書簡:一國兩制最後歷程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新生17日訊】在香港聲望高過董建華,在國際上頗具口碑的政務司長陳方安生去職,在九七回歸之後的香港是一個階段性的事件。首先我們必須承認,無論陳方安生本人如何否認去職與中央壓力有關,如何表示與董建華是朋友,也無論港府如何澄清陳方安生的辭職純屬「個人意願」,都無法抹煞這一事件的真實內涵:是中央政府與董建華聯手勸退(如果我們不說逼退的話)陳方安生,以利於中央進一步控制香港和董建華連任下屆特首。我們只要想一想以下三件相互關聯的跡象即可:
(一)董陳不和眾所周知,連陳方安生自己都公開承認「意見不一致」;
(二)陳方安生本應任期至二○○二年六月三十日結束,一年半前突然違背承諾,提前掛冠,個中沒有文章才怪;
(三)《人民日報》在報道有關消息時,公然不提「辭職」,而歪曲為「退休」,仿佛陳的退位是程序原因,如此「此地無銀三百兩」,又是為了甚麼?
陳方安生是一個象徵,象徵著「港人治港」「高度自治」,象徵著香港在九七之後多少還可以有一些獨立的思考與決策。陳方安生的辭職也是一個象徵,象徵著中央政府全面掌控香港,象徵著「一國兩制」開始走上最後一段路程。
情況雖然悲觀,我認為港人仍應積極爭取一個自由、活躍的家園。在陳方安生辭職以後,民主派應當更加團結以因應局勢可能惡化的前景;應當有人一如陳方安生或李柱銘那樣挑戰董建華的特首位置;在新聞、集會自由等涉及香港基本制度的方面,港人應以更主動參與表明「高度自治」的決心與能力,否則,香港將不可避免地全面內地化。
(摘自蘋果日報)
發稿:2001年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