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從一位鄉村教師的憂思談起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萬德人

我從北京回到一別幾年的湖南省桃江縣農村老家,村裏往昔的夥伴們即現在的青壯年農民,都已經到南方打工去了,村裏留下的全部是中老年人。他們不僅要耕作農田,還承擔起了撫育下下一代(主要是農村中小學生)的任務。

唯一"例外",就是有一個在村裏任教的小學教師,他作為"公辦教師"子女參軍入伍後又轉業,被安排在我們村裏。我們一起聊天,說起農村辦學與村民子女教育問題,他不無憂慮的告訴我:

"大概你還記得我們小時候——二十多年前,那時正是全國"科學的春天"。我們小學校有五個年級,每年級一個班,不同科目有不同的教師負責教學。現在我們小學校只有三個班,一三年級混合為一個,二四年級混合為一個,一個是幼兒班。我們村五六年級的學生合並到鄰村去了,鄰村的二四年級的學生也被合並到我們這裏上課。老師只有三個,一人負責一個班,一堂課同時為兩個年級輪流上。盡管我們小時候讀書的人多些,但是那時的師資力量的厚實與老師們責任心的踏實,也是要不知比現在強多少倍。就說一點,那時候教師都要住校,晚上必須備課,現在的老師除了我單身無所謂住不住校,放學後老師們回家比學生還快,騎摩托回家去種地。

"我們這批人小學得到的教育基礎良好,村裏還出了好些大學生,我們那年同時考上本科、大專和中專的就有四、五個。隨著小學以後辦學條件的衰退,村裏出大學生的數量就一年不如一年了,近三年村裏考上大中專才有一個,以後還會不會有,越來越叫人悲觀。唉,象我們這樣的村子,人口這麼多,年輕人考出去讀書的一年年少了,出去打工的一年年多了,現在幾乎全是……

"現在學生們也不象以前聽老師的教育了。父母在外打工,爺爺奶奶們不僅無力管教,甚至覺得孩子們可憐加以溺愛,在外的父母們也怕虧待孩子,就多寄錢給孩子作為補償。現在的學生花錢都大手大腳,鎮上村裏的商店全靠賺他們的錢。什麼好吃他們買什麼,什麼漂亮他們穿什麼,誰過生日誰就請同學客,全不知父母在外打工掙錢的艱辛。唉,父母們這樣做,還不知道是在害自己的孩子們。最令人痛心的是,現在的孩子們除了營養好身體壯,將來科學文化與道德素質怎樣,叫人想也不敢想。

"現在辦學開支一再壓縮,甚至連我們的工資都有時候不能按時發放,學校條件越來越差。教舍還是近二十好幾年的老房子,沒有一點改觀。我們幹一天算一天,拿這點每月四百來塊錢的薪水,唉,還不如去打工啊!"

聽了他的話,心情十分沈重。中國農村兒童的教育問題,不僅無條件的僻遠山村解決起來困難重重(如電影《鳳凰琴》、《一個都不能少》所表現的),就是我們老家這樣原來有基礎、教育曾經興旺與紅火的地方,也竟然出現了這樣的倒退!這不僅使我對家鄉發展前景覺得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失望,更使我對中國八千萬至上億數的在外打工的農民們所面臨的子女教育問題感覺到嚴重悲觀,進而使我的對中國全民族素質的提高與科教興國戰略實現的信心,受到猛烈沖擊。現在青壯勞動力轉移到城市謀生,農村裏出現了具有生機活力青壯年人文化的空洞化同時伴隨發生的是封建迷信落後文化通過家庭老人教育的隔代遺傳。全國農村大約有八千萬到一億青壯勞動力到城市裏打工掙錢,他們把錢寄回農村消費,在農村蓋了新房(一般是兩層的樓房),但這對於他們自己勞動力素質的提高,對於他們子女的科學文化素質的提高,又有什麼價值和意義呢?

難道問題就沒有解決的出路和辦法?我想還是有的。要是能讓那些在城市打工並有足夠勞動經濟能力的農民到他們工作的城市安家生活,那麼在他們子女教育中出現的農村青壯年文化空洞化與青少年文化隔代遺傳問題,就可以逐步隨他們攜帶子女定居城市而得到解決。這些農民工們的主要消費:每年候鳥般遷徙於農村城市的大量路費、蓋一座座自己平日並不能居住新房的巨額建築費,就可以轉移到城市裏來進行消費與投資。農民進城安家,不僅要購房租房和購置所有生活用具,極大地刺激與啟動城市消費;更有價值的是,在城市安家的農民轉化為市民後,他們創造的財富就會更多地用於對自身勞動職業培訓與勞動力素質的提高上,就會更多的用於他們子女的科學文化教育與全面素質的提高上。科教興國的道路,就可以由這些農民用自己的勞動與投資來踏踏實實地修築,這樣就會有更多的農民及其子女,有機會搭上城市較先進教育事業的快車,使他們也能昂首闊步進入科教興國的大路中。

意義不止如此,農民工轉化為市民,這些農民工的計劃生育問題就可以由他們自己對城市生活的體驗而作出新的選擇。城市高昂的生育與教育費用,就會使這些新城市居民主動只生育一次甚至自動放棄生育。中國這部分農民工原有的子女超生失控問題,就可以不費力氣得到解決。長此以往,中國農村人口控制問題也可以因此一步步自然化解,遠不會現在這樣矛盾尖銳、危機四伏。

再進一步分析,隨著農民工的城市化和農村人口的主動遷移,原來人均僅一畝左右的耕地的許多農村地區,原來鋤頭扁擔加鐮刀的生產方式,現在就有可能改變為拖拉機、播種機和收割機的現代化的規模集約土地經營,現代農業所需要的先進工業產品與農業高科技成果,才會出現巨大的需求市場,才能切實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從而才能真正實現中國的農業現代化,中國的農業現代化與工業現代化才能真正相互依存、相互促進而形成共同發展的良性循環。

對於人口嚴重超過資源與生態環境承載能力的地區(主要是西部地區)來說,還有一層特殊重要的意義:要是在農民自願的前提下,放開所有城市的戶口準入政策,讓所有在城市打工並具有在城市謀生能力的農民轉化為當地城市市民,並將退耕還林、還草、還湖的政府投資作為城市安居補助轉移支付給他們,那麼,經過五年十年的努力,原遭農民破壞的山坡、草原與湖泊濕地,就會因破壞它們的大部分人的移走得到休養生息,何用再費現在單純的退耕還林還草還湖且後續手段不濟政策的九牛二虎之力?

而現行的主要靠以小城鎮為主的城市化政策,不可避免地存在以下問題□□□基礎公用設施成本高、人力(主要是智力)資源條件差、產業規模小與鏈條短、生產與市場效率低、產品競爭力差、就業水平與人口容納能力有限、資源浪費且汙染嚴重。小城鎮城市化效率低、不徹底,現在鄉鎮企業衰落與一些地區小城鎮居民重新返鄉耕種的情形,已經能夠說明問題。

至於放開全國城市戶籍準入制度,讓農民工到各大中小城市全面開化,會不會造成城市交通、住房、醫療衛生、教育與就業的全面緊張,從而損害城市居民與全局利益,實際不僅大可不必為此擔心,相反,這還是解決城市基礎設施改造、改善全國城市就業、提升城市生活質量的有效與必然之路。持續的高效率與高速度的城市化,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沒有農民工的自由準入政策,農村流動人口獲得的巨大財富就不會主要在城市形成消費與投資,農民工財富返回農村低級消費的浪費,實際就是城市的全面損失,中國經濟將會持續不斷陷入消費低靡,反過來造成經濟不景氣、城市就業不足、城市設施改造與城市生活質量改善困難等種種問題。設想一下,中國農民工平均每年可以掙多少錢,使之轉化為城市消費後,又可以產生多少就業機會,又會進而為政府創造多少財稅,這恐怕是政府發行再多的債券也難以做到的。

我不是經濟學家,但是依據我曾經對日本的考察情況看,我確信全面放開戶籍準入政策,促進我國全面高速的城市化,對於我國經濟與社會整體良性運行具有最為現實、最為重大的意義。日本的資源十分貧乏、人口密度巨大、特別是可利用耕地少。但是在日本主要農業區的北海道,農民一家三口耕種土地均在一百二十公頃以上,平原農牧區不見幾戶人家。那麼日本人幹什麼去了?他們都轉移到城市裏,特別是大都市中:東京地震頻繁,歷史上屢遭毀滅性浩劫,但是日本人依然不屈不撓,使東京成為世界上最有名的超特大城市之一,人口達二千七百萬,占全國人口的十分之一;從廣島到東京數百公裏新幹線沿線,城市幾乎全部連成片。日本人在大城市裏幹什麼?創造城市工業文明,形成龐大的工業與科技生態,使處於工業與科技最頂層的高科技研究與開發,具有足夠雄厚的智力人才,從而保證日本高科技產品走在世界前例,使他們可以用高科技的高資本高智力產品,換取中國等國家低資本低智力投入的商品,不僅養活所有日本人,而且還使日本還成為世界科技與經濟大國。那麼,日本的科教興國戰略落實到什麼程度?日本駐中國大使館的一個三等秘書(相當於我國的縣處級公務員)說,他農村老家的老媽媽從來就不希望他作外交部公務員,一直希望他回去做令人敬仰的小學教師。試問如果日本仍然封建治國、城鄉分割,不把對下一代的教育老老實實從小學開始就做好,那麼世界還會有日本的經濟奇跡麼?

中國相對於日本,依然地大物博,資源條件優越。除了中國歷史政府治國方略的主觀原因,誰也不能為中國經濟於日本相形見絀找半點客觀方面的借口。中國要效法日本科教興國,首先就必須使中國社會解開城鄉分割的歷史死結,然後大幅度提高教師的薪水與隊伍素質。農民的城市化,不僅會解決農村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而且可以刺激整體經濟發展從而解決農村及城市相互促進與共同發展問題。實際上,由於戶籍準入政策的放開,同時也解放了城市裏長期以來流動困難的所有勞動力,從而形成全國勞動力的統一大市場,使中國的勞動力資源(特別是其中最重要的智力資源)有可能得到全面優化配置(如智力資源通過市場經濟機制調節形成優勢密集群落與區域),促進中國社會人口勞動力素質與產業結構的全面升級,使全國在自由的市場環境中真正出現象美國矽谷那樣的具有生機和活力高科技產業基地。

因此,我設想,中國東南的長江三角洲與珠江三角洲的大城小鎮都具備很好的工業產業基礎條件,它們都能夠成為我國率先全面放開戶籍準入的地區,吸納全國巨量的勞動力,讓這些地區城鎮就業規模、產業規模與人口規模充分不斷擴大,形成中國的新興工業城市帶。對那些來自西部生態環境脆弱地區的農民,他們到這些城市中購房置業、定居謀生,政府可以一律給予退耕還林還草資金轉化而來的相應補助;對來自自然條件較好一些農村地區的農民,政府則可以由農民自己拍賣原來經營農田的使用權或由政府回購農民土地使用權的辦法,使農民獲得在城市安家謀生的補助費用。如此這般,中國的經濟一定將會出現一派生機勃勃、長盛不衰的新繁榮景象!

高舉著"科教興國"戰略大旗,中國,你對於自己近億農民工的子女教育問題能夠視而不見?!面對著全面"城市化"的浪潮,中國,你還有什麼顧慮猶猶豫豫不敢大步向前?為追求"現代化"強國的理想,中國,你只有趕快撒開腿追到底!

(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