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炼文化世界回眸再现辉煌
道德升华缘归大法病祛身轻佛光普照今日神话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时空中外预言科学新见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恶扬善曝光邪恶慈悲为怀
人生百态 社会乱象红朝谎言华夏浩劫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天怒人怨因缘启示
深思明鉴心明眼亮信仰漫谈杂谈随笔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启示诗文乐画
国际声援天地正气良知永存紧急救援
主页 > 见仁见智 > 杂谈随笔

悟空的求道之心和向善的力量

打印机版 | 【投稿/反馈】

文/皇甫容

中国古典小说很特别,一上来的开篇词,就带着上天入地、成王成圣的雄厚气魄。《西游记》开篇词讲到:

“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
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在开篇就直奔主题:“至仁”能“覆载群生”,而“善”能成就万物。善又何以能成就万物?作者用了漫长的一百个章回,用精彩纷呈的正邪大战,最终道出善的造化之功,及善的伟大和深刻。

小说中讲到,在东胜神洲有一座花果山,山上有一块仙石,因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久之通灵。仙石内育仙胞,迸裂后产一个石卵,见风化成一个石猴。悟空由此降生。

悟空刚一出生,就“拜了四方”,天生的就知道敬拜四方神明。而且在他降生后,能“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两道焰焰金光直冲云霄,惊动了天上的玉皇大帝。可见悟空的本性极其高洁通神。

悟空降生后和一群猴子无忧无虑的在山中尽情玩耍,玩耍的项目包括“跳树攀枝,采花觅果;抛弹子,邷么儿,跑沙窝,砌宝塔;赶蜻蜓,扑八蜡”俨然一副天真童子嬉戏图,而且还懂“参老天,拜菩萨”,想来此番景象并非人间世俗童子可为。或许吴承恩想告诉读者,人在天真年幼时,应该学会的重要课程,应该包括敬拜上天,礼敬神佛。

一群猴子玩儿累了,要去山涧洗澡。猴子天真心血来潮,就想寻究探源,山涧的水从何处发源。于是,猴子家族来了一次总动员,拖男挈女,唤弟呼兄,一齐顺涧爬山,直到源流,发现原来是一处“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依”的瀑布飞泉。猴子们正在看的热闹时,有人趁兴提议,谁能钻进对面的山洞,出来还不受伤,我们就拜他为王。

悟空听罢,立刻飞身而进,发现山洞里面竟然是一个天然的豪华卧室,里面石座石床、石盆石碗等家当一应俱全。悟空在一块石碣上刻着一行大字:“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悟空从洞里安全的飞出来后,说了一句话:“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这句话出自《论语》。原本是孔子所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音泥),小车无軏(音跃),其何以行之哉 ?”人要失去了信义,不知他还能做什么?就像大车没有车辕与轭相连的木销子,小车没有车辕与轭相接的木销子,它还能靠什么行驶?

猴族很讲信义,就一起拜石猴为王,称他为“美猴王”。

美猴王天真享乐了三五百年。一日喜宴之间,忽然心生烦恼,流下眼泪。此地虽然不归人王约束,不伏凤凰、麒麟管辖,但将来年老血衰,总归阎王来管,终究跳不出轮回生死之苦。猴王心自远虑,引得众猴个个掩面悲泣,伤心万般。

这时有个通臂猿跳出来说,能躲过轮回生死的只有佛、仙、神圣三者。猴王一听解脱有望,当下立言,明日就下山,即使云游海角,远涉天涯,也要找到这三者,学会不生不灭之道。

猴王真的敢于担当,放着满山的荣华富贵,满山的奇珍异兽、鲜花鲜果不要,立志云游要找解脱轮回生死之法,好使猴子猴孙世世代代摆脱阎君之难。望着满山的奇珍、舒适自在,猴王毫无一丝留恋之念,那么坦然的就舍尽了。此时,或许惟有一个“道”字占满心中。

常言说:“心生一善念,天地尽皆知”。猴王动了修炼的一念,马上天时地利就跟着发生了变化。

猴王命小的们折些枯松,编作筏子,又随手拿根山上的竹子当篙撑筏。小说开篇讲到,花果山是十洲的祖脉,能势镇汪洋,威宁瑶海。平日狂澜汹涌、大浪滔滔。石猴身高不过三尺,份量很轻,加上筏子也没多少重量,就这么简陋的装备,猴王都敢直接闯荡汪洋,对抗大浪。海上一个大浪就足以把小筏打散, 也能一个浪头把石猴打到海里。这一趟出行,猴王是意志决绝,下定了决心。修道之心使人义无返顾的踏上前路。

猴王撑着小筏荡际汪洋,天公做美,连日吹着东南风,一直把猴王平安的送到西北岸边,送他来到南赡部洲。猴王在南赡部洲云游了八九年,串长城,游小县,别人骂他打他,他都能淡然处之,不气不恼,还主动向别人赔礼道歉。因为他“见世人都是为名为利之徒,更无一个为身命者”,世俗之景反促使他坚信修炼、坚定志向,使他没有灰心丧气、半途而废。

云游了八九年,参访仙道毫无结果。一天猴王忽然想到,既然南赡部洲没有仙佛神圣之道,想必海外应该有。于是又做了一个小筏,又飘洋过海,来到西牛贺洲。尽管那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不过猴王的毅力和决心,即使今天看来也着实的让人可敬。

猴王登岸遍访多时,忽然看见一座非常秀丽的高山。他觉的此山和花果山差不多。一句“相逢处,非仙即道,静坐讲《黄庭》”牵动了猴王的修道之心。经樵夫指点,猴王直向“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奔去。

菩提祖师正在登坛讲道,忽然停了下来,知道猴王要来,就命一个童子前去迎接。猴王一见菩提祖师,倒身就拜,磕头不计其数,口中只说一句:“师父,师父!我弟子志心朝礼,志心朝礼!”猴王心念纯净,一心真的拜师心切。祖师看着他,笑着为他赐名赐姓,法名“孙悟空”。有名有姓又拜了师父,猴王大乐。从此开始了他的修行之路。

人的印象中,修炼都要先学念经打禅。而悟空的修炼课程,却是学洒扫应对、进退周旋的礼节,学语言礼貌、习字焚香、扫地锄园,养花修树,寻柴燃火,挑水运浆等等。在中国古代这些都是初级的小学礼仪、处事课程,悟空一学就学了七年。从此,精彩的章回故事由此拉开序幕。

吴承恩洋洋洒洒千言万语,于开篇就提醒人们“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要想知道善心善愿的造化之功,就要看看西游释厄传。“释厄”开释困厄,使人从苦厄中解脱。这部小说在最开始,就明确指出,当人走上修炼之路,修心向善之心,最终可以造就天地、成化万物、可以集合汇聚一切正统,把人从困苦、苦恶的泥潭中救出。《西游记》自问世以来,历朝历代被人津津乐道,或许这也得益于它本身善的造化之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