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炼文化世界回眸再现辉煌
道德升华缘归大法病祛身轻佛光普照今日神话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时空中外预言科学新见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恶扬善曝光邪恶慈悲为怀
人生百态 社会乱象红朝谎言华夏浩劫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天怒人怨因缘启示
深思明鉴心明眼亮信仰漫谈杂谈随笔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启示诗文乐画
国际声援天地正气良知永存紧急救援
主页 > 五千文明 > 历史回廊

唐太宗重诚信

打印机版 | 【投稿/反馈】

文/明心

贞观初年,太宗初当皇帝,有人给太宗上了一道奏本:“请求皇帝废除身边的奸邪大臣。”

不过,谁是奸邪大臣呢?这倒给太宗出了一道难题!

太宗于是召见此人问道:“朕的大臣,都是贤人,那么,谁是奸邪的人呢?”

那人想出了一个妙计:“臣在民间,不能确切知道奸邪的人是谁。不过,可以请陛下假装发怒去试验群臣,如果能不畏惧陛下盛怒,直言进谏的,就是正直的臣子;如果会顺着陛下喜怒,迎合心意的,就是奸邪的臣子。”

没想到,太宗却断然拒绝,说道:“流水的清与浊,决定于水源,君主是政令的发出者,好比水的源头,群臣百姓好比是流水。君主带头伪诈而要求臣下行为忠直,就好比水源混浊,而希望流水清澈一样,是不合乎道理的。我以诚信治理天下,希望臣属和百姓都没有诈欺行为。你的方法虽然很灵验,我却绝不能采用。”

这个故事虽小,却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所谓上行下效,上梁不正下梁歪。

一个孩子习惯性撒谎,问题往往出在家长的教育上;一个公司的员工经常互相欺骗,弊病一定在于领导层与管理制度;而一个社会造假成风,最后发展到食品、药品造假危害生命的地步,那么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