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故事(中)
打印机版 | 【投稿/反馈】 ◎梅溪子【明心网】“二十四孝”故事诗钞接续前,让笔者讲个亲身的小插曲。念高中时正处叛逆期,看家父花很多时间与师友吟诗唱和,年少无知的小子在下,竟然私底下妄自批评他们“无病呻吟”作诗能当饭吃吗。到了自己过中年后,不知不觉中也爱好写“打油诗”、因喜其“言简意赅”,那时才悔过向父亲道了歉。后来又听说高人讲“诗是天上的语言”,才赶快再参考了《唐诗三百首》,也开始讲究正确的押韵及平仄,现在就诗作得像样些,也更能欣赏古体诗了。
接着我们再来看第 4孝到第13孝的故事及诗句:
(04)百里负米
周、仲由,字子路。家贫,常食藜藿之食,为亲负米百里之外。亲殁,南游于楚,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茵而坐,列鼎而食,乃叹曰:“虽欲食藜藿,为亲负米,不可得也。”
负米供旨甘,宁辞百里遥。身荣亲已殁,犹念旧劬劳。
三餐藜藿认家贫,孝养爹娘负米频,官俸万钟登富有,思亲那敢忘艰辛。
(05)啮指痛心
周、曾参,字子舆,事母至孝。参尝采薪山中,家有客至。母无措,望参不还,乃啮其指。参忽心痛,负薪而归,跪问其故。母曰:“有急客至,吾啮指以悟汝尔。”
母指才方啮,儿心痛不禁。负薪归未晚,骨肉至情深。
孝道昭彰仰子舆,娘亲啮指为何如,家中客至慌无米,心似针砭痛有余。
(06)芦衣顺母
周、闵损,字子骞,早丧母。父娶后母,生二子,衣以棉絮;妒损,衣以芦花。父令损御车,体寒,失镇。父查知故,欲出后母。损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母闻,悔改。
闵氏有贤郎,何曾怨晚娘?尊前贤母在,三子免风霜。
闵家至孝一贤郎,虐待何尝怨后娘,雪地披芦寒莫御,顺亲三子免风霜。
(07)亲尝汤药
前汉文帝,名恒,高祖第三子,初封代王。生母薄太后,帝奉养无怠。母常病,三年,帝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汤药非口亲尝弗进。仁孝闻天下。
仁孝临天下,巍巍冠百王。莫庭事贤母,汤药必亲尝。
帝德崔巍冠百王,亲民仁政媲商汤,卧病母后三年疾,汤药供时必先尝。
(08)拾葚异器
汉、蔡顺,少孤,事母至孝。遭王莽乱,岁荒不给,拾桑葚,以异器盛之。赤眉贼见而问之。顺曰:“黑者奉母,赤者自食。”贼悯其孝,以白米二斗牛蹄一只与之。
黑葚奉萱闱,啼饥泪满衣。赤眉知孝顺,牛米赠君归。
供母甜桑用意深,赤眉怜悯动仁心,牛蹄白米褒纯孝,佳话流传贯古今。
(09)埋儿奉母
汉、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尝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儿可再有,母不可复得。”妻不敢违。巨遂掘坑三尺余,忽见黄金一釜,上云:“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郭巨思供给,埋儿愿母存。黄金天所赐,光彩照寒门。
为求饱暖报慈恩,掘地埋儿孝道存,六斗四升金出土,承天光彩耀门楣。
(10)卖身葬父
汉、董永,家贫。父死,卖身贷钱而葬。及去偿工,途遇一妇,求为永妻。俱至主家,令织缣三百匹,乃回。一月完成,归至槐阴会所,遂辞永而去。
葬父贷孔兄,仙姬陌上逢。织缣偿债主,孝感动苍穹。
卖身葬父实堪悲,苦干佣工也不辞,天赐仙姬成眷属,难能孝道继宗支。
(11)刻木事亲
汉、丁兰,幼丧父母,未得奉养,而思念劬劳之因,刻木为像,事之如生。其妻久而不敬,以针戏刺其指,血出。木像见兰,眼中垂泪。兰问得其情,遂将妻弃之。
刻木为父母,形容在日时。寄言诸子侄,各要孝亲闱。
报答亲恩殁后难,孝思刻木有丁兰,形容宛在同孺慕,祭祀蒸尝涕泪酸。
(12)涌泉跃鲤
汉、姜诗,事母至孝;妻庞氏,奉姑尤谨。母性好饮江水,去舍六七里,妻出汲以奉之;又嗜鱼脍,夫妇常作;又不能独食,召邻母共食。舍侧忽有涌泉,味如江水,日跃双鲤,取以供。
舍侧甘泉出,一朝双鲤鱼。子能事其母,妇更孝于姑。
涌泉跃鲤遗娘亲,姜氏夫妻孝道纯,五味调烹成细烩,"@勤事母不辞贫。
(13)怀橘遗亲
后汉陆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桔待之,绩怀桔二枚。及归,拜辞堕地。术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桔乎?”绩跪答曰:“吾母性之所爱,欲归以遗母。”术大奇之。
孝悌皆天性,人间六岁儿。袖中绿绿橘,遗母报乳哺。
遗亲怀橘一孩童,橘落天真露笑容,赢得主人嘉许色,褒他孝行悦袁翁。
发稿:2009年7月16日
更新:2009年7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