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炼文化世界回眸再现辉煌
道德升华缘归大法病祛身轻佛光普照今日神话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时空中外预言科学新见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恶扬善曝光邪恶慈悲为怀
人生百态 社会乱象红朝谎言华夏浩劫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天怒人怨因缘启示
深思明鉴心明眼亮信仰漫谈杂谈随笔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启示诗文乐画
国际声援天地正气良知永存紧急救援
主页 > 五千文明 > 敬天重德

为什么称警惕自己的格言为“座右铭”?

打印机版 | 【投稿/反馈】

◎心语

【明心网】常见很多人都把自己喜爱的座右铭,如处事、待人或对人生感悟等等格言,贴在房间墙上、压放在书桌上,或写在笔记本的扉页上,让自己随处可见,时时刻刻警醒自己。那么,为什么记在座旁用以警惕自己的格言称为“座右铭”呢?

铭,文体的一种。古人大多把铭刻在器物上,如钟铭、鼎铭。秦汉以后,也有刻在石碑上,如东汉班固的封燕然山铭。刻铭的目地,是用来警惕自己或对别人的赞颂。

“ 座右铭”一词源于崔瑗的《座右铭》。吕延济注∶“瑗兄璋为人所杀,瑗遂手刃其仇,亡命,蒙赦而出,作此铭以自戒 ,尝置座右,故曰座右铭也。”这个典故是说,崔瑗为东汉涿郡安平人,是著名学者崔骃之子。崔瑗励志好学,十八岁时游学京师,跟随中侍贾逵学习,通晓天官、历书、京房易传,擅长文辞、书法。后来,崔瑗的哥哥崔璋被人杀死,他在意气用事之下,亲手杀了仇家,为躲避官府追捕,崔瑗从此逃亡他乡,过着流浪的生活。

数年后,幸遇朝廷大赦,崔瑗终能回到家乡。他对自己犯下的罪行悔恨不已,为修养自己的德行,于是写下一篇警戒自律的铭文,放在座位右边,用来时时惕厉自己的言行。而这篇铭文,就称座右铭。

“座右铭”原指古人放在座位右边用来警戒自己言行的词语,后来泛指人们记在座旁用来激励、警惕自己的格言。座右铭的内容大都是用来勉励、鞭策自己,或用来约束自己言行的准则。通常有三种形式,一是自题,一是笔录经典言论或是名人格言,另一是请别人题。

崔瑗的“座右铭”最早见,后来唐朝的陈子昂、白居易也有继作,如白居易《续座右铭》序:“崔子玉座右铭,余窃慕之,虽未能尽行,常书屋壁,然其间似有未尽者,因续为座右铭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