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炼文化世界回眸再现辉煌
道德升华缘归大法病祛身轻佛光普照今日神话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时空中外预言科学新见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恶扬善曝光邪恶慈悲为怀
人生百态 社会乱象红朝谎言华夏浩劫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天怒人怨因缘启示
深思明鉴心明眼亮信仰漫谈杂谈随笔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启示诗文乐画
国际声援天地正气良知永存紧急救援
主页 > 五千文明 > 敬天重德

中华神传文化之──武术(上)

打印机版 | 【投稿/反馈】

【明心网】武术──中华神传文化之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武术具有5000多年的历史。最早由上古得道真人(修道者通过修炼达到长生不老的人)传给百姓,依照古老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当江河不通畅,阴气聚集不散,人体的筋骨就会瑟缩不通达,心情郁闷不舒。有仙人创建了导引(一种略似舞蹈的系列动作,是为武术之始),传与百姓,强身健体,所以和中医的原理相通。后来,天无道(宇宙的秩序乱了),战争起,武术做为正义的保卫者,又有了搏击的内涵。中华武术以其博大精深的内涵在中华神传文化中占有重要一席。

武德

相传古人仓颉有四目,仿天上的文字创造汉字。“武”是会意字。从止,从戈。据甲骨文,人持戈行进,表示要动武。但是“武”字又是拆其戈,横刃于止,是正字。所以不用戈,而用正,武是执行正义者,也就是天道的保卫者。习武者必须修武德。初习者以吃苦行善,包羞忍辱为要;渐入淡泊名利,修心养性之阶,然后可通晓因果,辨识正邪,方为一名真正的“武”者。有缘能悟者,还可通往神明,与道合真。

纵观中华武术历史,武术的表现形式随着社会历史的演变而不断变化,和历朝历代的文化特点息息相关。三千年前的周朝,射术是教育的重要内容;战国时期武术多样化,诸子百家皆察兵;因汉武帝喜爱,“角抵”式摔法(摔跤)和百戏流行汉朝;而海川百纳的大唐王朝则将武术推到顶峰,剑术、武舞空前绝后;宋朝的边境战争,推动兵器武艺和民间武艺的发展;明朝则形成十八般武艺,传出以太极拳为代表的道家功夫;清朝内、外家功夫形成,拳术大兴。

站桩

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要学拳,须站桩。动则法,静则型。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武术的站桩功有很多种,练法各异。各门各派都有自己的桩功。对桩功的不同理解,各门各派有不同的解说。从姿势来说,大体分两类,一类站的比较高,接近自然站立,一类式子比较低,膝盖弯曲度较大。常见的有:马步,天字桩,无极桩,梅花桩,七星桩。

长拳

中国拳派之一。查拳、花拳、炮捶、洪拳、华拳、少林拳均属长拳之列。该拳的特点是在出手或出腿时以放长击远为主,其动作撑长舒展、筋顺骨直,有时在出拳时还配合拧腰顺肩来加长击打点,以发挥“一寸长一寸强”的优势。套路动作数量和趟数一般较多,长拳中也间或使用短拳,但整套动作是以长击动作为主。它的内容包括拳、掌、钩三种手型,弓、马、仆、虚、歇五种步型,还有一定数量的拳法、掌法、肘法和伸屈、直摆、扫转、击响等不同组别的腿法及平衡、跳跃、跌仆、滚翻动作。长拳在技术上要求:姿势正确,动作协调,方法清楚,精神贯注,劲力顺达,节奏鲜明。

长拳的手法主要有冲、劈、崩、贯、砸等拳法,推、挑、撩、劈、砍等掌法,顶、盘、格等肘法。腿法主要有弹、蹬、踹、点、铲、踢、里合、外摆、拍、扫等,还有各种摔法、拿法、跳跃、平衡等。

形意拳

形意拳基本属于象形拳,它的主要套路多为摹仿一些动物的捕食及自卫动作而成,即所谓“象形而取意”,如龙、虎、猴、马、鼍、鸡、鹞、燕、蛇、驼、鹰、熊、等等。形意拳雄浑质朴,动作简练实用,整齐划一,讲究短打近用,快攻直取。八卦掌是内家名拳之一,它以八大桩奠定转掌功法基础,拧身圆臂转掌,行步摆扣顺□,绕圈走转,动如游龙,翻若飞鹰。手法主要有:穿、插、劈、撩、横、撞、扣、翻、托等。

武当武术与道教渊源甚深,道士修炼学道,往往伴以练习武功。宋代以前,武当道士中就有武林高手。明初,在武当山修炼的张三丰集其大成,复经数百年流传发展,繁衍出许多拳种。除了太极之外,还有形意、八卦、太乙、两仪、八宝、八极、八仙、乾坤、天罡、清虚、榔梅、奇门、天风、犹龙、闾山、龙门等众多派别,还有数不清的奇兵异械和药功的传承。如今,武当武术影响也已波及世界各地。

南方拳

南方拳泛指中国大陆南方各省南方流传的武术门派。其主要体系于明未清初时形成。流传地域包括广东、广西、福建、湖南、湖北、四川、江西、江苏、浙江等。尤其是福建、广东两地,为传统武术南方拳盛行的地区。

南方拳种类繁多,主要门派包括洪家拳,刘家拳,蔡家拳,李家拳,莫家拳,咏春拳,蔡李佛,南螳螂,佛家拳,虎鹰双形拳等。各门南方拳虽然风格各异,但大多都具备步法稳固、手法灵活多变、拳势劲悍的特点。南方人口密集,街巷狭小,这也直接影响了南方武术技法的活动空间。所以与潇洒、豪迈、大线条、大幅度的北方拳派相比,南方拳相对动作空间小,所谓拳打卧牛之地。其打击部位通常多集中在人体的上部,即人体的头、颈、胸、腰、上肢等区域。

北方拳

黄河中下游是中华古老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也孕育了灿烂的武文化,包括各类北方拳种。北方拳种之技法普遍北方,拳种普遍潇洒豪迈,讲究协调完整、舒展大方、形健劲遒、动静分明、气力顺达等。北方拳中除了查、花、炮、洪、华等长拳外,还有八极、通臂、翻子、螳螂、绵拳、梅花拳等不同风格的武术技法。天下闻名的少林又有南北之分,构成南拳北腿的特点。

翻子拳

原名八闪翻,因它有八个主要招势;“闪”,极言其快,意为闪摆取势如电掣雷动;“翻”,即翻生不息,连三拼四。翻子拳的套路一般短小精悍,发力迅猛,双拳密集如雨,架势俯伏闪动,动作一气呵成,所以拳谚称“翻子一挂鞭”。翻子拳的劲道,强调脆、快、硬、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