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目不交睫
打印机版 | 【投稿/反馈】 【明心网】袁盎,字丝,西汉时楚地人。他的父亲以前曾与强盗为伍,后来搬到安陵定居。在吕后时期,袁盎做过吕后侄吕禄的家臣。后来汉文帝即位,袁盎在哥哥袁哙的保举下,得以担任中郎的官职。淮南王刘长自恃为皇族,平日待人处世十分骄横。袁盎曾劝谏汉文帝,为防止淮南王过份骄横而引发灾祸,应削减诸侯的封地,但他的意见不被汉文帝采纳。后来,棘蒲侯柴武太子准备起兵造反的事被察觉,淮南王也受牵连,汉文帝把他贬谪到蜀地,并用囚车运送。
不过,淮南王到雍地就病死了,汉文帝听到消息后,不吃不喝,哭的很哀伤。袁盎入朝向皇上叩头请罪,皇上说:“因为没有采纳你的意见,才落到如此结果。”袁盎说:“请皇上自我宽心,这是过去的事情,已经不能后悔了!何况陛下还有三种高出世人的行为,这件事还不足以毁坏陛下的名声。”
皇上说:“我有哪三种高于世人的行为?”袁盎说:“陛下居住在代国时,太后曾经患重病,有三年时间,陛下不曾合眼(陛下不交睫),也不脱下衣服睡觉,汤药一定要亲自尝过才肯给太后服用。平民的曾参尚且难以做到这样,现在陛下身为君王却实行了,远远的超过了曾参的孝行。诸吕当权执政时,大臣专断独行,但是陛下从代国坐着六辆下等马拉的马车,急奔到祸福难定的京城来,即使像孟贲、夏育两位勇士,也比不上陛下。陛下抵达代国在京城的客馆时,有两次面向西辞让天子位,三次面向南辞让天子位。许由也只是辞让天下一次,而陛下却五次辞让天下,超过了许由四次。何况陛下贬谪淮南王,是想磨炼他的心志,让他改正过错,但护卫的官吏不谨慎,所以他才病死。”
于是皇上才感到宽解,说:“那将来怎么办呢?”袁盎说:“淮南王有三个儿子,听任陛下安排了。”因此,汉文帝就把淮南王的三个儿子都封为王。袁盎也因而在朝廷中名声大大的提高。
后来,就从这里演变为“目不交睫”这句成语,用来比喻人工作忙碌或心情不稳而不能安心入眠。
发稿:2008年2月18日
更新:2008年2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