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炼文化世界回眸再现辉煌
道德升华缘归大法病祛身轻佛光普照今日神话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时空中外预言科学新见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恶扬善曝光邪恶慈悲为怀
人生百态 社会乱象红朝谎言华夏浩劫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天怒人怨因缘启示
深思明鉴心明眼亮信仰漫谈杂谈随笔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启示诗文乐画
国际声援天地正气良知永存紧急救援
主页 > 五千文明 > 历史回廊

高洁清廉 不拾遗金

打印机版 | 【投稿/反馈】

◎清言

【明心网】为人者可以穷困,或者身处险境,但要深知做人的本份,不可以妄取不义之财,不可以失德损德。

春秋时期,吴国吴王诸樊的弟弟延陵季子有一次外出巡游,看见路上有人遗失的金子。当时正值五月,天气炎热,有一位披着皮衣的穷困砍柴人在此路过,季子于是招呼砍柴人:“把那地上的金子捡起来。”

砍柴人将镰扔到地上,瞪大眼睛,生气的说:“你怎么地位尊贵,而把别人看的这么卑下呢?你仪态容貌豪壮,说话却这么粗野呢?我宁肯在炎热的五月,穿着皮衣砍柴,难道会去捡他人遗失在地上的金子吗?”

季子听后非常惭愧,连忙向这位砍柴人道歉,并请教其姓名,砍柴人告诉他说:“你从外表看是位有地位的人,怎么值得把我的名字告诉你呢。”说完便离去了。

后人对砍柴人这种甘愿清贫困苦,也决不妄取不义之财的德行操守非常赞赏,因为这是我们神传文化中推崇的高洁清廉、拾金不昧的做人应具备的美德。

南北朝时著名的文学家庾信曾为一幅《五月披裘画》题诗赞道:“披裘当夏,俗非为心,虽逢季子,不拾遗金。”

唐朝大诗人李白也在《杭州送裴大泽时赴卢州长史》一诗感叹:“五月披裘者,应知不取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