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闻道 夕可死
打印机版 | 【投稿/反馈】 ◎清言【明心网】马伸,字时中,北宋东平(今山东东平)人。自小好学,绍圣四年进士。
崇宁初年,程颐的儒家学说因被诬蔑为邪说而遭查禁,学徒全部被驱逐。当时马伸从吏部到洛阳担任法曹(掌管司法的官员),他想要去程颐门下求教。
因为程颐怕连累他,就拒绝了,可是马伸求学之心非常坚定,他备好礼物,前后去拜访了十次,一次比一次恭敬,程颐还是没有答应。
于是马伸决定要辞掉官职,以示诚意,程颐说:“现在这种局面,我是怕连累了你。既然官职你能够放弃了,那么就不必真的弃官了。”
马伸又说:“只要能让我闻道,即使死了也没有遗憾了,况且未必会死啊!”这就是古人说的:“朝闻道,夕可死”吧。
程颐感叹马伸求道之心的坚定和赤诚,便答应了他的要求。从此以后,马伸只要一有时间,不论刮风下雨,必定要每天前往拜访求教。一些人用恶语流言诬蔑他,他全然不顾。马伸后来果然在道德修养上受益匪浅。
生命宝贵,但古人却说“朝闻道,夕可死。”人们为什么会对“道”会如此的渴求,如此的坚定和珍视呢?人们千百年来所追寻的“道”到底是什么呢?@
发稿:2006年1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