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波轻舞人生
打印机版 | 【投稿/反馈】
![]() |
月婵娟
记得有一首日本民歌这样唱到:晚霞中的红蜻蜓,请你告诉我,童年时代遇到你,那是哪一天?拿起竹篮来到山上,来到桑田里,采到桑果放进小篮,难道是梦影?晚霞中的红蜻蜓,你到哪里去,停歇在那竹竿尖上,是那红蜻蜓。歌名应该就叫作“红蜻蜓”。舒缓悠扬的曲调里,透着对世事的纯真,流动着生命透明的忧伤和真挚的怀念,艺术美和人生韵味结合,叫人低徊无言。
多年前,有那么一个纯真善良的小女孩,她秀丽高挑,自信倔强,从小就喜欢跳舞,她---就是Tia。让我们进入时光的倒流之中:
1954年。中国大陆。一位名叫艾林娜的前苏联舞蹈专家帮助创建了北京舞蹈学校(现在北京舞蹈学院的前身),当时的校长是戴爱莲。一群报考舞蹈学校的中国女孩子在被严格挑选着。不难想象出当时的气氛:紧张、热烈而静默。形体测试,女考官要求女孩们晾出后背,看其脊椎直不直,有常识的人都知道,脊椎如果是弯的,就达不到做为一个舞蹈家基本的形体美的质素要求,那是不行的。花儿呀,她开放在孤独的春天。轮到Tia这个女孩子了,意外出现了,Tia执意不肯接受这种方式的检测。僵持中,前苏联专家在翻译的陪同下走到她面前,Tia这时已经开始抽泣起来了,脸蛋上流露出伤心、孤独和自己主宰自己的一副表情:纯净高贵,不染尘俗,仿佛是一幅油画。前苏联专家走到Tia面前,凝视着她,抬起她的下巴,看清了她的脸,不由得说:小家伙原来挺可爱,挺好看的啊。我们的Tia并未止住她的哭泣,纯洁的百合开放在人间,你为何而流泪?--“你还哭,你还哭啊?到旁边坐着吧。”前苏联专家走开了,小Tia到旁边坐着了。命运就是这样神机莫测,一圈严格的筛选下来,小Tia所在的那一拨全部落选,而她坐的“旁边”,全部是挑选出来的清一色的尖子,这一下Tia的人生开始了第一个转折,虽然她个儿高了些,韧带也没那么柔软,但她轻盈自如的3个单跳却获得了考官的青睐,苏联专家这样评价:“这个小孩很有性格,将来可以演悲剧。”
Tia也就是本文的访谈对象---张铁钧女士。
看过新唐人“海外华人”专题节目《如梦如花的芭蕾人生》的朋友们可能知道,电视上的女主人公Tia,那精妙的舞技,除了赞叹,还有什么呢?纯洁之美来之不易,当年的小Tia,缘于她对舞蹈的钟情和天生的倔强性子,刻苦练艺。回首当年,Tia感慨的说:“那会儿真是太苦了。为了练脚尖,我都疼哭了。日子一长脚趾甲变形了,我们那时的舞鞋穿上就跟裹小脚似的,……”
我们可以想像,一个严格要求自己的孩子,甚至可以说苛求自己,天天下了课就往回走,不是回家休息而是回课室,压腿、弯腰,弯腰、压腿,寂寞刻板,周而复始,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当花和掌声簇拥而来时,早在那双脚磨出血泡之际,早在学校头3年打下的坚实的中国传统舞蹈基本功的日子里,大概上天早已准备好了这份耕耘的回报吧。天道酬勤。这样,经过3年扎实的舞蹈基础训练,第4年学校分科的时候,Tia进入了芭蕾专业,开始了坎坷、辉煌的前程。
有一首诗这样说:月婵娟,光可怜。无论如何,想起纯洁少女,梦幻芭蕾,仿佛从中看到了美,看到了圣洁的光辉与微微的柔美,以至那一丝孤独与安宁。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少女Tia刚被录取,正值暑假,她去剧场观看芭蕾舞剧《天鹅湖》,正是著名芭蕾舞蹈艺术家乌兰诺娃(前苏联)主演,那场表演给她带来了巨大的震撼,她只觉得:宛若仙境,脚尖走步如此优雅,太美好了,她完全沉醉在了艺术真实的幻境里:超凡脱俗,飘渺如云,美得令她屏住了呼吸。从此她在今后的舞蹈学习中,一头扎进去,乌兰诺娃的《天鹅湖》唤醒了她的艺术才华。她将生命的灵性、至爱、泪与笑奉献给了艺术的圣坛,无悔无怨,流光溢彩的不仅仅是舞蹈的本身,透过艺术的表面形式,我们更看到了艺术家的人格与个性,她赋于美的明媚而深重的内涵,那种生命的光华,才是真正让人感怀落泪的。
毕业时,Tia是几个尖子舞蹈人才之一。给她留下莫大印象的是,做为当时中共院校服从统一分配的结果,她被留校当了教员,做为该校成立以来首批毕业的五六十年代的学生,她被要求留下继续培养舞蹈人才。没能成为一名芭蕾舞演员,不能在舞台上演出,与观众分享她的艺术成果,这一点无疑使年轻的Tia很难过,艺术追求遭到打击,她感到深深的遗憾。
善良的Tia无意苦争春,18、9岁的她默默走上了讲台,面对着学生,开始了她的教学生涯。世间因果是很难料定的,举世皆知中共1958年反右,紧接着60年代初蔓延全国的大饥荒,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在那样的环境下,做为一位普通的舞蹈学校的老师,一位将芭蕾作为毕生追求的艺术工作者,目睹宣扬“阶级仇恨”、充满“革命”气息的《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等样板戏推行一时而且独霸舞坛,Tia不由庆幸当初没有成为演员,不然在“党的领导下”,“文艺”要“为政治服务”了。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几十年前,Tia和她伉俪情深的丈夫移居加拿大,想起往事,Tia不由感慨,当年的毕业分配虽然做了教员,谁知埋下了不必跳革命样板戏的伏笔,相较头一次报考舞校与苏联专家“顶杠”,这反而是第二次因祸得福了。而且到了国外还搞本行做舞蹈教学,越教越精,越教越好,人生际遇,如何言之?有点历史常识或者亲身经历的人都知道,大陆的文革是对中华民族的一场大浩劫。从花样年华到风华正茂的青年,Tia发现她的处境并不太妙。Tia坦诚的告诉记者:其实我离开那片土地的根本原因,是在文革中不能说真话,特压抑,一个人活着不能说真话,这是最痛苦的。至于专业,无大变化,从学校门出来,又进学校。(编者注:指离开舞校后又进加拿大国家芭蕾舞学校)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来到了风景如画的加拿大,虽然Tia有心开创一片新天地,毕竟初来乍到,诸事无论巨细,均需操心劳力,也自不易。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对着心来的,辛苦之余又添心苦。不期而然烦恼更上一层楼。这期间用Tia自己的话讲:“也是经过一段很痛苦的磨难。”
这里还有一则传奇:Tia初到加国,不会讲一句英语。她是怎样转眼之间就服务于加拿大国家芭蕾舞学校的呢?在进行人生道路上又一场考试的时候,Tia不会说英语,她就用身体语言--舞蹈来教课,女校长被震撼了,深深为她的舞蹈艺术折服,她毫不犹豫的邀请Tia:刚好有一个空缺,你可以当我的助教。于是,校方专为Tia安排了6个星期的英语培训,她还接受了英国皇家训练体系、意大利契开蒂训练体系的培训,培训结束时,Tia获得最好的评分。她似乎总能给人以意料之外的东西,高洁超凡,而又总能触动人心灵深处的那块地方,她不是经意的,天赋使然,这使她更显超拔、高贵
在新的工作环境里,Tia发觉一个新问题,芭蕾在这里是英、意训练体系,而Tia师承前苏联舞蹈艺术家,是属于俄罗斯训练体系。作为新来的舞蹈教师,必须从新人做起,Tia充份发挥了她的倔强、自信,结合着她的聪颖和才智,终于有一天她的同事们发现,不禁问道:咦,你不是俄罗斯体系出身的么,为什么你的教学方式带有英式徽记?Tia得意的笑了。原来,她偷艺成功了,在日常的刻苦钻研中,机灵的她凭着自身优异的才学已掌握了两种派别的精要,故能随意取各家之长。正是: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记者特为张女士填宋词一曲<<菩萨蛮.感怀>>:
桥边陌上思万重,
雨湿烟和世缘空。
情怀逝如虹,
心事起飞龙。
人间路不同,
独有舞姿永。
尽看苦与荣,
将谱春秋颂。
说来倒也可巧,我们的花木兰果真是遇事独立,不循陈规,行事高迈,人生这台舞剧,她真是跳得曼妙极了。
Tia做教师,教学生舞蹈,总得写点儿什么吧?哪里,她居然从不记笔记。可是颖慧过人的她对学生个个“成竹在胸”,她备课不用本儿,完全因人而宜。如果不是身心的溶入,身为主妇、母亲,初到异地,百事缠身,哪里有那么好的记忆力呢?正因为她的单纯,对舞蹈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沉浸于艺术殿堂而不能自已,才会有这种超常的表现。她把灵性和青春奉献给了谬斯,神灵才会关怀地牵着她的手,为她在尘世打开一扇扇大门。遮不住的才华,难掩的光芒,雪泥鸿爪的人生路上,这个灿烂之美的纯洁孩童,飞跃、旋转,尺寸之间悟天地,荣华与心酸,俱化作往事如烟。
Tia没有辜负上天对她的赐予,在稚嫩的学生面前,她同样为她们打开了一扇扇大门。难以描述那轻声细语、难以形容那严师教导。多少个日日夜夜,多少个寒来暑往,为舞而来的艺术生命在求索中提升。不知攻克了多少技术难关,身形转了多少遍,也不记得白色的舞鞋换了多少双,演绎了一出又一出的舞剧––或是清快的、愉悦的、华美悠然的故事,或是仿惶的、难忘的、悠悠不见古今同的生命绝响。舞者用生命去体验爱与关怀、花儿与少年,于音乐无声的间隙中,达到那种美,用明亮的音符在质朴无华中追求辉煌与悲伤!
Tia的教学方法就是完全从对象考虑,什么叫守规矩?就是要表现美,真的去爱、真的去把握。其中不乏天份,可是没有坐享其成的,必须得付出,必须得跳,必须得练,必须得有真情和对芭蕾的真爱。
真正的好老师是人而不是书本。Tia总是灵活地组织教学语言,她和学生沟通,鼓励学生,有时也批评、“训斥”学生,而这群孩子有这样一位老师又是何其幸运。
Tia的同事、舞蹈专家戴碧-海丝说,Tia的诚实、真挚、恳切和她的活力是学生学习芭蕾最本质的东西,我真希望能有这样的老师。
Tia组建了莲花艺术团,她任团长,这是个完全业余的舞蹈团,她们只在周末排练。Tia无代价的给予着,她教女孩们如何准确地站,外形上要表现出平衡的美感。她告诉这些女孩:“你得发自内心地喜欢。”
莲花艺术团的女孩们的个头都差不多,挺拔、伸长,线条非常干净,经过训练她们的素质、气质都很好。艺术团成立才2-3年,已具备参加大型演出的水准。从专业眼光来看,正规训练得6年,还要天天练,才能参演大型节目。
莲花艺术团每年为多伦多社区义务服务及表演,2002年获得多伦多市政府颁与“杰出义工奖”。Tia坦言:“我是中国人,热爱传统文化,多伦多的华人有4、50万,好多自父辈起便在此定居,对中国的文化已经疏远了,也就是所谓的‘香蕉人’---华裔的面孔,而内在是西方文明,我觉得自己责无旁贷。小孩都是非常纯净,今年才15、6岁,虽说‘严师出高徒’,甚至说得哭的情况都有。我的学生,起码有3、4个在国际上得奖的,她们对我这个老师既‘怕’又尊重。”
真是“青山隐隐水迢迢,春风又绿江南早。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不吹箫。”
举头望明月
2004年12月16日,是Tia职业生涯的最后一天。她该退休了。学校为她开了个盛大的PARTY,校长对大家宣布:“今天我们欢送Tia,她送我们什么礼物呢?”Tia说:“我给大家献上一只舞吧。”本来说只跳一只,结果又多跳一只。Tia的舞姿刚柔并济,将丰富的内心世界用肢体语言充份、传神的表达出来,余音袅袅……Tia发现人们都惊呆了,有的人眼圈红了,他们说,太感动,太美了。副校长走向Tia,恭敬、礼貌而感动的说:“传统的才是最美的。”
原来Tia跳的是《花仙》和新编的舞蹈《侠女行善》。《花仙》在去年的新年晚会上露过面。《侠女行善》讲述了侠义之士,云游江湖,卖艺为生,行侠仗义,淡泊名利,清贫逍遥,惩恶扬善,维护公义的动人故事。
Tia表明这个舞蹈是源于一位见义勇为的大陆名律师高智晟先生为河北法轮功学员黄伟写诉状而激发了她的创作灵感,侠之大者高智晟!高律师有如侠客,在大陆律师迫于共产极权淫威,不敢为法轮功学员接案,相当一些有良知的人也是敢怒不敢言的红色恐怖下,毅然擎起伸冤的正气旗帜,公正的从第三方角度说话、不畏强权,鲜明的亮出了法律神圣、警察违法、抓人证据不足等有力论述,实在当的起见义勇为啊。
Tia告诉记者,她生下小孩56天就下农田插秧,落下浑身痛的毛病,以前晚间要吃安定药才能入睡,每年要回大陆2次做针灸治疗,打封闭。自从几年前炼了法轮功以后,真的身心巨变。
当记者问到作为舞蹈家怎样保持身材时,Tia毫不讳言,她说:“就是这个好功法使我保持健康,我生活起居也很有规律,不暴饮暴食,巧克力?我也喜欢啊,但我控制自己不吃多,冰淇淋也是。我从不节食,饿了必须得吃,不吃哪儿有劲儿。我饭量不大,什么都吃。从前我失眠呀,现在躺下就着。”说到这里,她自己先乐了。
她这一段故事多象一首古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恬静天然,月华如水,宛若伊人。
日月曰明
Tia说她这个人,凡事喜欢随其自然,没有刻意去干什么。
记者有幸领略了这位杰出舞蹈艺术家的人文风采,Tia说,人活着,就像鸟,鸟笼里受不了。人也一样,没有自由,活不了。
“天鹅湖”那么纯净,表现了善恶,纯真的爱情。她早年看过由乌兰诺娃演出的一个芭蕾舞剧片段:泪泉。(电影《芭蕾舞大师》里的)纯洁美丽的波兰公主玛丽亚,她的国家被侵略,凶残的靼鞑王烧杀掠夺,抢走了玛丽亚,把她掳掠到后宫。舞剧中用竖琴倾诉靼鞑王对她的美色的爱恋:我多么爱你,为你准备了这么多财宝。波兰公主不为所动,纯洁的玛丽亚在窗口,用舞姿表现她坚贞的心:我要的是自由,我渴望象小鸟一样飞出去。
剧中,靼鞑王伸出手企图触摸玛丽亚公主,随即被后者纯洁无邪的美震慑住了他,靼鞑王可笑地用另一只手去握住伸出的手臂,把欲望之手拿了回来。(这个极富戏剧性的动作在艺术的表现上相当高超,给Tia留下极深的印象)凶残被圣洁感化了,理智占了上风。
剧情发展到嫉妒成性的靼鞑王后得知此事,悍然入宫,将玛丽亚刺死。临死前,玛丽亚公主无力的倒在柱子上,一双手臂竭尽全力的向上伸出。她没有怨恨,没有仇恨,非常纯净,静静的、结束了她年轻美丽的生命。从那一刻起,Tia深受感染,她认为表现最纯净、最美好的,莫过于芭蕾了。
Tia说,做人,就要出淤泥而不染。真正的人,不被环境所污染,那才是洒脱,这也是她做人的宗旨。她那么喜欢莲花,也是这个原因。当年和她一见钟情的丈夫,那会儿刚认识她,写了新年卡送她,她回的卡片,就算是情书吧,上面就印着睡莲,白色,象征着高洁,不染纤尘。
记者问退休后有什么新的打算和想法,Tia爽朗地说:“新的生活开始了,这样我有更多的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走向社会,弘扬传统的民族文化,前面还要好多事要做。”
有一首曲,叫作莲花颂,出自著名音乐家陈凝芳女士之手。记者就用这首歌词表达对这位女士的景仰之情吧。“莲本高洁自天来,落入凡间红尘埋,千年轮回万般苦,只盼归真志未衰--”日月曰明,Tia的天地,真是光明如日月。
(大纪元)
发稿:2005年1月25日
更新:2005年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