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幸福一条最浅的底线
打印机版 | 【投稿/反馈】
![]() |
我用这句话去问所有熟悉的朋友和同事,他们的表现大同小异:先愣一下,接着紧锁眉头,沉思半晌,然后点头复摇头,最后未置可否地笑一小,匆匆离去;也有的不答反问:“你幸福吗?”
“我很幸福呀。”我女儿说,“我在学校有老师爱着,有书读着,在家里有爸妈疼着,有电脑玩着,所以我感到我很幸福。”
“你觉得爸爸幸福吗?”
“您当然幸福了。您有女儿宠着,有我妈守着,有班儿上着,一般工资奖金发着,大名儿还经常上一上报纸杂志,最重要的是还有那么多天那地被的朋友,您都幸福到天上去了……”
女儿掰着手指如数家珍,而我的思绪早已倏然飞散。
我想到了很小的时候听过的渔夫的故事:说旅游者在海边遇到一个躺在沙滩上晒太阳的渔夫,就说,你为什么不无出海捕鱼?你可以捕很多鱼,然后卖掉,买一艘大船回来,买了大船你就可以捕更多的鱼呀,然后继续卖掉,等攒下很多钱后,你可以买一座很大的庄园,置一大片肥沃的田产,娶一个漂亮的太太,雇许多能干的仆人……再然后呢?你就可以舒舒服服躺在这儿睡觉了。
那您看我现在正在干什么呢?渔夫笑眯眯地望着游客说。
故事还可以继续编下去,譬如游客继续教育渔夫,说那时的睡觉和现在的睡觉虽然形式一样,但其内涵和感觉是有本质的不同的。
而我想说的是,也许渔夫心中的幸福底线,仅仅是“知足者常乐”。
我的父母至今仍生活在河南老家的偏远村庄里。虽然两位老人都年事已高,却不愿到儿女生活的长沙、深圳、北京等到城市去,而且坚决不放弃名下的几亩田地,依然劳作不辍。他们的最大骄傲就是把生养的四个儿女都培养上了大学,有了“出息”,而到了需要儿女们赡养的年纪,他们却拒绝劳资儿女的义务,继续用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对于他们来说,幸福的底线只有四个字:心里塌实。
在伊朗电影“天堂的孩子”里,主人公小阿里一心只想跑第三名,以拿到梦寐以求的奖品——那双并不漂亮的小鞋子,他想让妹妹每天都穿着它,而不是光着脚去上学。他被别人推倒了又爬起来再跑,情急之下,竟然冲到了第一名,对于他来说,幸福的底线仅仅是:为别人着想。
当老师欣喜若狂地祝贺他,主办单位安排大官和他合影时,阿里竟然难过得流下了眼泪。虽然冠军能够得到更丰盛的奖品,却不是阿里最需要的,他不凡没有得到原来想要的鞋子。而且连仅剩的一双鞋子也跑坏了。在哪个百味杂陈的时刻,也许你会想,能够拥有你最急需的就是最幸福的。
当我们在茫茫红尘中奔走,陷在名与利的泥潭里不能自拔时,蓦然回首,才发现真正的幸福恰恰就在出发的原点,而当初我们却坚信它在更远的远方!
给自己的幸福画一条最浅的底线,我们才会从最平常的日子,最琐碎的事情里品尝到幸福的滋味。
发稿:2004年6月21日
更新:2004年6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