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汉为何不提当年勇?
打印机版 | 【投稿/反馈】 ◎郑连根【明心网】“好汉不提当年勇”,这是中国人常说的一句话。它实在是一句内涵非常丰富的话,可惜的是,相当多的人对此还没有深刻理会。笔者不揣冒昧,就此话作稍稍细致的探讨,以明辨事理,就教于方家。
在回答“好汉为何不提当年勇”这一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看看那些不断“提当年勇”的人。对于这样的人,相信你我都不陌生,看看电视就什么都明白了,那里有一批又一批黄土快埋脖子的人霸占着屏幕喋喋不休地忆“勇”思甜。说实在的,我觉得让这些本该回家抱抱孙子安享晚年的人来给大家上思想政治课真不是个好主意,因为他们忆“勇”思甜实在是忆不出什么新意,说一千道一万,都可用土匪的话来概括其主题:“想当年老子……”
这些不断提老子当年如何如何的人大致可分以下几种情况:一、当年本无“勇”,压根就没有辉煌过,他们所说的想当年如何如何一类的话都是编的。随着时间的流逝,环境的变迁,人们调查起他们当年是否真“勇”,又“勇”到什么程度已经很困难了,所以有些人便钻这个空子,杜撰自己的“英雄历史”,这情形颇像阿Q ,非要说自己当年比别人阔多了,为的就是求一个精神胜利,自欺欺人;二、当年确实“勇”过,辉煌过,但现在已经不“勇”,不辉煌了。他们之所以不断地“提当年勇”,恰恰是因为他们已经好久没有“勇”,辉煌过了,甚至连“勇”的本钱和机会都没有了,他们所能向人炫耀的也只有当年的辉煌了,从某种意义上说,当年的“勇”是维系他们生存意义的唯一理由,他们怎么能不提呢?但我们应该清楚,这样的人不断地提当年的“勇”,决不意味着他们就是“好汉”,恰恰相反,这意味着悲哀,一种英雄末路美人迟暮的悲哀。对于他们,我们应该给予的,更多应该是同情,是慨叹,而不是艳羡;三、当年“勇”过,现在也还“勇”,但就勇的程度来说,现在明显不比当年。七十岁的老大爷抓只鸡都会累得气喘嘘嘘,所以他便加倍怀念自己当年背二百斤黄豆不觉累的岁月;《泰坦尼克号》中的露丝在满脸皱纹时更加怀念当年的浪漫与风流。事情的逻辑就是这样,整天喊着减肥的人多是胖子,需要加强营养的人多体弱多病。一些人不断地提当年“勇”也是同理,他们想重振雄风,属典型的“心有余而力不足。”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得出如下判断:一个总提“当年勇”的人,他的好汉身份是值得怀疑的,他可能压根就不是好汉,没有“勇”过,或者本来是好汉,但现在已经不是了,至少,他也处于由好汉向老朽转变的过程中,开始走“下坡路”了。
再来看真正的好汉不提当年“勇”的几种情形:一、好汉当年之勇甚大,好汉之名如雷贯耳,世人皆知,无需再提当年之“勇”。提当年之勇,不仅浪费别人时间,而且容易让人厌烦;二、当年虽“勇”,但现在更“勇”。当年之成就与现在的辉煌相比,属小巫见大巫,不值得一提。再说成绩只能说明过去,好汉更看重的是现在和未来,故好汉不提当年勇;三、好汉当年本无勇。这种情况也是有的。好汉是现实意义上的,不是历史意义上的,是现在时,不是过去时,今日之好汉,未必当年就一定“勇”,就像当年“勇”的未必一定是今日之好汉一样。好汉当年本无勇,现在自然不提当年“勇”了。这不仅反映了好汉谦虚的品格,更包含了所有人都应该遵循的一个思想精髓:实事求是。尊重历史,尊重事实,总比本无“勇”却硬要编“勇”来炫耀要好一万倍。
通过以上的分析又可得出如下结论:好汉有足够充足的理由不提当年勇。更可贵的是,好汉不仅不炫耀当年的“勇”,而且善于反思历史,总结经验教训。
至此,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判断:好汉不应总提当年勇,而到了总提当年勇的时候,他就已经不再是好汉了,至少,他的好汉身份是值得怀疑的。正如一个人当年的成功与辉煌不能保证他现在也同样成功与辉煌一样,一个组织,一个民族,甚至一个国家,从它历史的辉煌与灿烂中也得不出它今天一定繁荣昌盛的结论。相反,总沉浸于历史的辉煌中不能自拔是危险的,它容易助长自满情绪,妨碍对现实清醒的认识和对未来的理智选择。
“谦受益,满招损”,“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所以,我觉得,当年之“勇”还是不提为好,如果是真正的好汉的话。
(有删节)
发稿:2003年6月25日
更新:2003年6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