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 初步解释哥伦比亚号解体原因
民众沉痛哀悼遇难宇航员
打印机版 | 【投稿/反馈】
【新生2月4日讯】(法新社德州休士顿三日电) 美国航空暨太空总署对一日在德州上空解体的哥伦比亚号太空梭展开调查,声称太空梭解体前左侧机体温度窜升,但未提供明确造成灾难的原因。针对哥伦比亚号在著陆前十六分钟爆炸,太空总署太空梭计画主任狄特摩说,初步调查结果显示,哥伦比亚号在结束十六天太空任务,飞越加州,朝往预定著陆地点降落时,其左侧中段油箱、特别是左轮附近的温度曾经大幅升高,然后化成火球,最后太空梭在德州中部上空约六万一千公尺处爆炸解体。
狄特摩说,此一意外发生之时,「没有迹象显示太空梭上的全体人员感到惊惶失措。」
他说,随著哥伦比亚号左侧拖曳力升高,机上的电脑试图藉让太空梭朝右飞行,修正翻覆力道。此一拖曳力道的存在,「指明」双翼之一上的抗热陶材护片脱落,或者凹凸不平。
太空梭总共需使用二万四千片防热片,用来保护太空梭免于重返大气层时烧毁。
狄特摩在简报会中强调,没有确切的理论足以说明此次灾难的原因。不过他说,「我们的确知道机轮附近对高热特别敏感,过去我们多次在此检测。」但是他接著说:「一、两片防热片的脱落,不至于造成太空梭整个报销。」
因此太空总署将「更仔细」的检查机轮部位,且将对停在佛州的太空梭进行检测。
另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导,NASA官员三日将调查重点放在太空梭升空时,左轮舱门的缝隙是否遭一片脱落的隔热泡绵或冰块击中。报导中说,哥伦比亚号当天升空八十秒后,左侧似乎遭到异物击中。起降舱门保护太空梭的重要线路、侦测器以及轮胎,却也是太空梭最脆弱的部位。如果异物击中舱门缝隙,可能造成裂缝,进而产生喷灯效应,这或许可以解释哥伦比亚号失事当时左轮舱附近的温度升高,该部位的侦测器全都失灵。
航太总署主管太空梭计划的迪德莫在记者会中表示,数项迹象显示,哥伦比亚号左轮舱附近的外部机身曾出现温度异常升高现象;电脑在太空梭解体前两分钟,亦侦测到机身左侧的空气阻力增加,可能是太空梭的外表保护层出现高低不平或耐热陶片脱落所致。迪德莫说,前述发现未必是引发此意外的原因,却提供可能是解开复杂谜团的重要线索。
迪德莫说,资料显示,原订美东时间一日上午九 时十六分(台北时间当天晚间十时十六分)飞抵佛州甘乃迪太空中心的哥伦比亚号,在八时五十三分接近加州与内华达州边界时,左翼液压系统的温度数据传送突然停止;八时五十四分,亦即解体前六分钟,太空梭耐热陶片和金属外壳之间的温度感应器显示,左侧机身的温度骤升华氏六十度(摄氏三十三度),但货舱内部和右侧机身的温度仍正常;八时五十八分,太空梭飞越新墨西哥州上空时,控制器开始显示左侧机身的空气阻力增加,直到太空梭飞越德州西部上空后不久,地面控制中心就和太空梭失去联络。迪德莫表示,并 无迹象显示太空人知道太空梭出现过热问题,或对太空梭重返大气层的异常情况表示关切。
据以色列「晚祷报」三日所刊登哥伦比亚号在失事前十一天的照片,清楚显示太空梭左翼有两道裂痕。该张照片翻拍来自太空梭上的摄影机。不过专家表示,从太空舱内无法看到大部分的梭翼,照片显示的裂纹也可能是光线产生的错觉。
哥伦比亚号七位罹难太空人的家乡二日都出现大批民众聚集致哀。布希总统同一天在白宫附近的教会参加哀悼仪式;白宫则宣布,布希三日将听取航太总署署长欧奇飞对此事的简报,四日则飞往德州休士顿,参加罹难太空人的追悼会。
此次太空灾难造成七名太空人罹难,佛州甘乃迪太空中心聚集了数百人致哀,而在太空总署地面控制中心休士顿詹森太空中心,也可看到堆满花朵、国旗与悼词的致哀场面。
包括首位登上太空的以色列籍太空人拉蒙,和美国籍的印度裔查拉女性太空人在内的七位太空人罹难消息传来,在以色列与印度各地也都出现哀悼人潮。
一九八一年首次升空的哥伦比亚号,是美国太空梭机队中机龄最老的一个,此次从事第二十八次太空任务,此次灾难不禁令人回想起一九八六年一月二十八日从卡纳维尔角发射升空的挑战者号,在空中爆炸的痛苦往事,那次太空灾难同样也折损了七位优秀的太空人。
数百名联邦、州政府与军方的人员二日在德州东部与路易斯安纳州西部,忙著展开美国史上最大规模的搜寻行动之一,尽可能寻找罹难者的尸块,以及共达八十九吨之多的太空梭残骸,以助厘清悲剧的发生原因。地方警局平均每小时接获一百五十通民众报告发现残骸的电话,至今已在逾千处地点寻获残骸。不过,官员表示,目前已寻获的残骸都是最容易寻获的部分,整个搜寻工作可能得持续十年。
发稿:2003年2月4日
更新:2003年2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