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危机,中国市场经济的“败血症”
打印机版 | 【投稿/反馈】 西方有个说法,“诚信是最好的竞争手段”,但是这个手段在当前的中国并不灵。中国也有句古话,叫做“无信不立”。但是市场经济发展到现在,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和生命线这样一个观念的认识依然非常淡薄。假冒伪劣充斥市场、合同不能履行、经理人缺乏诚信、各种故意性的经济诈骗层出不穷,以及相当普遍的相互拖欠现象等等,其严重程度触目惊心。关于信用丧失的例子,在目前中国可谓俯拾皆是。例如,我国票据市场的失信和欺诈已经使票据成为资金风险的承载体和聚焦点。仅去年,全国公安机关立案侦察的伪造金融票据、违法票据承兑的犯罪案件就达7419起,涉案金额达52亿元。而利用合同进行诈骗已经成为市场经济的一大毒瘤。有关资料显示,去年上半年,我国合同违法案件共有5338起,涉案金额达到16.3亿元,这种现象在经济较为发达省份更为突出,2000年上半年,广东省共立案查处利用合同违法案件37宗,涉案金额达14398万元。
在以发展高科技产业,培育风险投资著称的北京中关村,失信和欺诈已经成了一个极为普遍的问题。由于缺乏普遍的商业信用导致的各种商业欺骗行为在中关村此起彼伏。一家被骗上当的企业去报案,发现报案者已经排到了3000多号!据了解,好多人为了跻身中关村,打着高科技的幌子,利用中关村开办企业的种种优惠政策,采用各种虚假手段注册企业。等到开展业务时,便产生资金困难,导致种种失信行为层出不穷。
而在中国的证券市场上,各种形式的造假层出不穷。从琼民源开始,到东方锅炉、ST红光、大庆联谊的财务造假,一直到最近被揭露的银广夏问题,在我们的证券市场上,虚增利润,有目的地编造上市公司前三年的报表,涂改缓交税款的批准书,隐瞒重大事项,漏记利润支出和漏记债务,提前确认收入,伪造银行对账单等各种形式的财务造假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日前,证监会查明银广夏虚构利润7.45亿元。而PT东海在1993年到1997年的5年时间里,虚增利润达到2.28亿元。蓝田股份1995年申报发行A股时,虚增公司无形资产1100万元;伪造公司及下属企业三个银行账户1995年12月份银行对账单,虚增银行存款2770万元;在股票发行申报材料中,将公司股票公开发行前的总股本由8370万股改为6696万股。
而更令人惊讶的是被称之为“经济警察”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失信与造假。郑百文实际上是一家用根本不具备上市资格的公司,经过企业的包装和中介机构的“审计”,居然变成了一家10年间销售收入增长45倍、利润增长36倍、上市当年实现销售收入41亿元的名牌企业。银广夏的惊天造假也是由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操作的。作为监管部门之一的行业自律组织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今年上半年在行业检查中,已经有100多家事务所、400多名注册会计师因种种失信与造假行为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处理。据深圳市注册会计师协会近期的一项调查,1997年在深圳登记造册的各类公司达1.2万余家,仅有5900余家是经过法定会计师事务所验资的,也就是说,有6000余家公司注册资金存在问题。不久前审计署驻深圳特派办在对工行深圳福田支行1998年度资产负债损益审计中进行贷款户延伸调查时发现,深圳三家社会中介机构接受了企业的好处,为一公司出具假验资报告,将该公司的实收资本由1000万元验证为1亿元。几年来工商银行福田支行根据这些虚假验资证明贷款给该公司。从1991年至今,该公司在福田支行贷款余额已达13190万元,使国家银行的资产承受了很大风险。
而在市场上,各种故意性的失信欺诈行为已经严重地影响了社会稳定,各种证券与期货诈骗、以及利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进行的进行非法集资行为或者经济诈骗使大批中小投资者血本无归。而社会腐败大部分就是根源于官员对于社会与公众的失信。据著名学者胡鞍钢的研究资料,违反公平竞争的各种合法税收减免引起的海关税收和其他税收的流失损失每年有5700亿元—6800亿元。
有人称,经过多年市场经济的冲击,在中国这样一个礼义之邦,“信用”,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中国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问题是道德信用问题,在中国,金融投资的信用风险过高,而这种风险不是经营风险而是道德风险。
发稿:2001年9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