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的新闻工作者功不可没
打印机版 | 【投稿/反馈】 彭小明虽然中国政府不许老百姓自由办报,更不许外国人在中国办报,但西方民主国家却并不限制外国人在他们的国家办报。巴黎有一份由中国国务院侨办出资的报纸,叫做欧洲时报。它是中共的喉舌,要为中国的党政领导奴隶主说话,为共产党的统战工作效劳。可是它的面貌又要扮演得似乎是华侨的民间报纸,所以它的口气又不便于过份官腔十足。
然而毕竟是官办的报纸,所以当初我因在报刊上谴责六四屠杀,受到中国驻德国大使馆干部的整肃,领事部主任包某就宣称将通知有关新闻单位不得选用彭小明撰写的稿件,其中也包括欧洲时报。打破你的饭碗,逼你就范。我偏不就范,于是所有这些报刊就与我断了业务联系。
话虽这么说,欧洲时报的编辑、记者队伍毕竟还是国内的知识分子组成的。除了少数丧失天良的党棍以外,仍然是有良心、有是非判断的知识分子。他们吃的虽然是皇粮,可是皇粮并不能完全泯灭他们新闻工作者的良知。所以每当我读到欧洲时报上有关政治的消息,时常有一种感觉,好象编者有一点欲言又止,左顾右盼的味道。读得出一种万般无奈,欲说还休的隐衷。他们何尝不知道,在海外的中国人当中,有几个人会死心塌地的相信参与杀人的责任者所编织的谎言?在欧洲的新闻同行之间,更加不需多言,中共杀人犯罪,是非曲直,丝毫没有商量的余地。
这次欧洲时报是豁出去了。它刊登了一封读者来信。该读者也是一名华侨,或者中国同胞。在法航的飞机起飞前目睹了国内来法国招商的东北某市市长,强霸六个行李架,不听航空小姐劝阻,大摆国内官老爷架势,终于被机长责令撵下飞机的一场真实的丑剧。
消息传到国内,国内的舆论大哗,倒没有发生所谓的民族主义的义愤和说“不”浪潮,而是谴责这名市长丢人现眼,太无收敛。探究其中原因,大概一般读者对于这类干部的举止看得实在太多,当然素无好感。所以很难被人煽动成“爱国主义”的现代义和团表演。又由于欧洲时报按党的惯例考虑效应后果,没有直接点名,结果几乎东北各大中城市的市长差不多都叫老百姓给怀疑遍了。实在是非常有趣。如果没有欧洲时报的揭露,这件事国内根本不可能知道,也不会引起国内外的一场中国党政干部风纪的大讨论。党政干部少壮派薄熙来的面目也不会如此暴露无遗。
我为欧洲时报的同行们叫好!这样做才称得上是人民的喉舌,揭露黑暗的无冕之王!
发稿:2001年6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