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志: 和平的寻求 心病还需心药医
打印机版 | 【投稿/反馈】 ◎百志自从911事件后,国际上一阵阵恐怖与反恐的声浪,彷佛乌云蔽日,搅得人心惶惶。近日一波波炭疽热的阴影随之笼罩全球,更加深不安与忧虑。
回过头来观察台湾社会,在生活当中让人担惊受怕的事还真不少,包括:怕收到假钞或毕业后怕找不到工作等等。这些事情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要怎么走出「怕」呢?
安全是基本需求
邪恶之所以能够嚣张,让人不安,是因为民众有一颗「恐慌的心」。其实,炭疽热有多可怕呢?我们并不是十分清楚,大家闻「炭疽菌」色变,主要是不了解它的真相,其次是普遍对于「安全」有一些认知上的问题。
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类的基本需求分成金字塔状的五个层级,由下而上分别是:生理的需求、求安全的需求、被认同(包括爱与归属感)的需求、被尊重的需求与自我实现。其中第二项就是对安全的需求,包括免于生理上的伤害与心理上的恐惧。
美国社会学家汤玛斯也提出人类有「四愿望」:求安全、求主宰、求认同与求创造。不论是从心理学或社会学的角度出发,都指出人性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求安全」。
其实,恐怖主义者就是利用人类「求安全」的基本需要,采用阴暗的手法,让人有不安全感。它们或是以武力威胁、或是散布谎言谣言、或是利用生化药品等邪恶手段让人不能生存、不能被认同、不能自己作自己的主宰,让人生活在恐惧与空虚中。
理智清醒主宰自己
当看穿了恐怖主义的把戏后,不难发现,解决之道在于提升人类的价值观与导正人心。
以马斯洛的理论来说,无论是哪一个需求层次,都是一种人类认为必须追求的目标。因此,恐怖主义之所以能够肆无忌惮地威胁人们,还是针对我们对于这些需求的迷茫下手,这是恐怖主义邪恶的地方,也是我们人类可怜的地方。
因此,如果我们能合理地面对我们的种种需求,清醒地看待自己和外在世界的种种关系,就可以真心慈善地面对世界的纷扰不安,不为所动,又何须活在莫名的恐慌之中。
例如,我们如果了解「炭疽菌」的作用,就可以免除不必要的虚惊;如果明白人生有难以避免的意外,就不会整日担惊受怕。当我们真的能够理智而清醒地主宰自己,在浩瀚的世界中确立自己的角色与方向,就不会在空虚中暗自心慌。而理性态度的建立,还是和我们的思想与心态息息相关。
追寻安全与幸福
儒家讲:「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其中蕴含着如何解决空虚与恐惧的道理。因为不明真理所以疑惑;因为不怀仁慈所以忧虑;因为畏缩所以怕东怕西,不能堂堂正正、光明正大地做个人。如果能够改变自己的心,符合智、仁、勇的境界,自然就没有了恐惧。因此,恐惧、忧虑与疑惑的心病,还需要心药来医。若不从心着手,根除恐怖存在的根源,任何的自我防卫与保护都不能根除恐怖的阴影。
此外,邪恶的势力正利用败坏的价值观,无所不用其极地摧残我们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举凡国会乱象、中共的武力威胁,甚或是公司暴力、媒体暴力、商业暴力与家庭暴力,都是以强制的手段或权谋,造成人们的空虚与不安。
因此,面对邪恶势力的威胁,理智清醒的人,应善意疏导饱受惊慌的人。清除了虚伪的,就留下真实;清除了自私,就留下善良;清除了浮动,就还原坚忍。人人从内心做起,不忧不惧,恐怖自然销声匿迹,社会自然安康祥和。
发稿:2001年11月1日
更新:2001年11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