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水问题
打印机版 | 【投稿/反馈】 人类进入21世纪,面临着许多上一个世纪存留的问题,「水」就是一项事关人类基本生存的问题。现代社会,从产业、经济以及社会活动,莫不和水有密切的关系。近年来,因为洪水、旱灾而引起的灾害在世界各地不断发生,对于人口不断增加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充分而清洁的淡水,更是逐渐吃紧,各国莫不努力发展与投资水的开发利用。此外,水循环的地域之间,常常引起国际间的纷争。以撒哈拉沙漠周遭缺水的非洲国家为例,因为尼罗河、三比西河、尼日河,及维多利亚湖而产生的潜在区域性冲突,就为彼此间经济合作埋下变数。
此外,人口迁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都市化与水源的开发,都需要国际间政府的政策合作,才能根本解决。国际组织、联合国及非政府组织,对于缺水洪水引发的灾难都有相关的援助方案,在今年各地乾旱频传之际,让我们一起从自然与人文的角度,分析亚洲区域性的水问题。
全球水污染严重
水污染是全球性的现象,即使在水源条件品质都最佳的美加地区,仍然存在一些湖泊优氧化的现象,而在世界其他各地,水污染的原因,则和发展程度紧密相关。
在缺水的非洲北部,如阿尔及利亚、埃及、摩洛哥,和突尼西亚,存在着因为人口成长带来的淡水污染。非洲是全世界因为水污染而导致传染病(如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最高的国家。
地表水源占百分之六十五的水源供应(EEA,1995a)的欧洲国家。大约百分之六十的都市工业中心邻近地表水过度使用的区域。导致乌尔河的湿地岌岌可危,地中海、波罗的海和黑海的海岸也产生盐化现象,影响水源供应。目前对于大部分欧洲国家,水源的品质是第一优先处理的要项。
在拉丁美洲,依靠水源灌溉的农业,和地表水之间则产生了一个循环的污染。化学的污染物质污染了许多河川,连带影响一些沼泽湿地的生态平衡,以南美热带雨林分布之广,对全球的生态环境的影响仍待评估。
亚洲的水文条件
亚洲有广大的乾燥和半乾燥地区、潮湿的赤道气候。有好几条世界上有数的大河,如恒河、布拉马普德拉河、长江、黄河、叶尼塞河,和岛国上的小河流。有广大的天然湖泊,因此,地表水,是淡水的主要来源。
由于河川流水量的不稳定、距离水流区的障碍性,和集水区地点的缺乏,仅有部分的可更新的水被利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雨量充沛和新加坡的水源获得量的缺乏就有天壤之别。位于西亚的阿富汗与伊朗由于乾燥的自然环境,经常处于周期性缺水的困境。而中国和印度,面临的缺水问题,据推测主要还是因为人口密度太高。
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国家,主要包括农林矿及工业污染。在南亚、东南亚地区、大洋洲和中国的淡水病原污染,相当严重。由于病原是由未经处理就排放到河流中的污水造成的,由此而衍生的湖泊优氧化,更是使饮水问题雪上加霜。除此之外,工业化地区由于矿物性排放物排放到邻近河流,也造成了区域性的河川重金属污染。
土壤因海水渗入所引起的盐化问题,在一些岛国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以泰国为例,曼谷因为超抽地下水造成的地层下陷,在过去20-25年中,达半公尺多,在雅加达也有相同的现象。因此,而加重了都市内的排水不良的问题。在孟加拉,土壤盐化和沈积作用多半是因为河川上游水源的减少。
随着人口的增加,都市化和亚洲国家的工业化过程,对于水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可是,淡水的存量却日益缩减。先进国的新加坡,同样处于水源缺乏的状态,只能仰仗马来西亚的水源供应,新国政府为水问题大伤脑筋。预计在二十年内,亚洲的淡水供应量将是一大问题。
台湾
生活在台湾的人,比较感受不到乾旱的严重,也体会不出为水而战的心情。不过政府的美浓水库方案,就遭到地方人士以环保为由的反对。这和日本经验有类似之处。以日本为例,由于本身天然的地面水资然丰富,再加上降水量充裕,国内的上水道、下水道设施的完备,无论是防灾治水的救援援助都很有规模,水资源的问题,就更加环保取向,对于未来水库的新建,就容易出现两极化的意见。
此外,台湾的水问题只是全球性工业发展的水污染现象之一。不过许多现象已经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安全。在台湾沿海养殖业超抽地下水的问题、一些河川被污染物(如养猪、非法倾倒)污染的问题、以及中南部乾旱缺水的现象、屏东地区水质保护区内发现大量的有毒废弃物等,不只是现代的水问题之一环,还牵涉道德人心变化的文化问题。
此外,台湾地区每年地下水的补助量为41亿立方公尺,但是抽取量却高达71亿立方公尺,等于超抽了十个石门水库的蓄水量,这个惊人的数字代表着国土内水文土壤环境的恶化,若不速谋对策,恐怕后代子孙祸患无穷。
中国的乾旱
今年,中国从南到北持续乾旱,气温普遍升高,中国正面临五十年来最严重的一次跨年大旱灾,中国旱田受旱情况严重。以河北张家口市为例,水库乾涸,井水浅的用辘轳每次只能汲上一瓢水,打一担水要费时2个多小时,村民们每天24小时的主要工作就是排队汲水。首都缺水的严重,专家用一句话生动地说明了「如果今明两年还是枯水年,那么北京人都得搬家。」
乾旱的原因,除了高温、降雨量的减少、沙尘暴频仍外,政策的不当猛于天灾。中国有世界上百分之二十二的人口,但只有世界百分之七的淡水。改革发展过热,却没有考量生态问题,产生的过量超抽地下水、地层下陷、滥砍、滥伐、滥牧造成的水土流失,沙漠扩大,无形中加大旱灾的程度。此外,工场企业设备陈旧,水的重覆利用率不及发达国家的一半,仍然纷纷开展一些高耗水的工业项目,人为地造成了今日华北东北地区的大旱。
世界的乾旱问题
今年除了中国严重的乾旱,东北河川大都断流,黄河变泥流之外,许多国家也面临着严重的乾旱问题。南韩的乾旱问题已经出动军方维持支援。而北韩正经历着历史上最残酷的“千年不遇的大旱”,世界粮食署(WFP)上个月说,2200万朝鲜人中,大部分每天仅靠吃一把米或谷类食物维持生活。美国佛罗里达州也正在遭受一百年来最严重的乾旱。位于巴基斯坦境内的印度河也正在乾枯。非洲的坦尚尼亚、大批野生动物因乾旱死亡,四百多万肯尼亚人正因乾旱而面临饥荒威胁。连一向水资源丰富的意大利最近也传出了缺水的讯息。
问题在哪里
我们不禁好奇,这些天灾人祸并行而来的原因在哪里?以北京的缺水问题为例,中国采取的办法是的「南水北调」,中共水利部长表示,「二零一零年,北京人很可能在家门口就喝到长江水。」可是,我们不禁要问:如果南水也乾涸了,怎么办?中华文明的两大河流,被现代中国儿女无情地摧残与使用,连年水患或乾旱,是不是在警告我们对于自然环境的漠视。发展经济是好事,如果能考虑长远的水生态循环,让他生生不息,而不是没水了抽水,抽乾了再调水。这个自然的问题,其实和我们的文化、人心紧密不分。或许,我们应该更虚心地看待自己,才能明白自然警讯的意义吧!
发稿:2001年10月30日
更新:2001年10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