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侵蚀下的腐败政权
打印机版 | 【投稿/反馈】 ◎老木【新生10月24日讯】中秋节前夕,北京西长安街5号中宣部办公大楼热闹非凡。一向静谧阴森的办公室,突然进进出出、穿梭著一群群陌生的男男女女。谈笑声、问候声、嘈杂的各地方言,让人一听,似乎这里有什么大的聚会。其实,在中宣部工作过一定时间的人,对这种节前现象,都已见怪不怪了。每到中国传统大节日,如中秋、国庆、春节等到来之前,中宣部及中央各部委办和部队各总部,都会出现这种同样热闹的场面:所辖各省、市、各兵种的单位,纷纷自动派专人到北京来送礼进贡。所送礼物一般有两种,一是购买实物,如中秋节送月饼,其它节日送地产,二是封红包。礼物又分大礼、中礼、小礼三种。大礼送部一级官员,礼品若干,红包少三、五千元;中礼送司级官员,礼品除外,还有红包二、三千元;小礼送处级官员,礼品和红包一、两千元。
送礼者均是有的而来,都有一定的目标。受礼者都是管得到自己的官员,并非是官皆送。以我所熟悉的中宣部为例,所管辖之权力范围有三个大系列:一是报纸系列,全国各地的报纸;二出版系列,各地的出版社;三是广播影视系列,各地广播影视。送礼者如属报纸系列,礼品、红包送部长、分管的副部长、新闻局长、副局长、新闻局下边的处长。送中宣部最大的礼当属部长丁关根了,其次是分管的副部长和局长了。这一层次的礼物不宜在中宣部的办公室进行,一般是送礼者来京前分别电话私下约好这些领导的夫人,到北京某酒店聚餐时奉送。而「精明」的领导为避嫌疑,是不会在这种场合出现的。
除节日受礼外,北京的中央机关官员最常受礼的方式是,平日「应邀」到下面省市讲课、做报告、指导工作。视乎领导的官职,职务越高,所得红包越大。领导到基层来了,地方官员除管他们住、吃、玩外,一次一个红包三、五万,一、两万,那是很平常的事。这种红包,领导一般都毫不客气、理直气壮地收下。因为,这是领导讲课的劳务费,合法!下面单位帐目开支也方便,教育培训费支出,符合财务制度!回京时地方官员还大袋、小袋送上地方特产。某地一官员曾悄悄对我说,有的京官,他们仅一次购礼物的钱,就达两万多元。单位每年用于送礼沟通上头关系的开支大得惊人。但这笔钱每年必须支出,是必不可少的。甚至有的京官,连在北京的消费单,也拿到地方来报销。
京官工资收入并不高,部级官员每月也不过是二千多元。而他们房子却是豪华装修,还常扶老携幼一家人出入于高级宾馆酒楼。更有不少官员,生活方式奢侈、包二奶、上赌场。他们花消的钱源,不就是从地方单位那儿拿来的吗。除送礼外,地方单位还会不定期地出钱免费送京官或他们的家属到国外「考察」。这也是常有的事。
有的地方官员直言不讳地说,给京官送礼是最重要的感情投资。平日花点钱财疏通关系,到上头去办事,人家方便之门一开,什么事情都好办了。即使有时万一出了点事儿,上面处理的时候,也会睁一只眼、开一只眼,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中共基层官员为能获取一把政治和权力上的保护伞,就是这样不惜金钱、收买巴结京官的。难怪不少中共地方官僚,无法无天、鱼肉人民、贪污腐败,仍旧能稳坐官位。有史家认为,目前的中共政权,跟满清末年的腐败政权有惊人的相似之处。长期腐化糜烂的肌体,已使中共政权积重难返。这个独裁政权的灭亡,是指日可待的了!
——转自《民主论坛》asiademo.org
发稿:2001年10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