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帽儿
打印机版 | 【投稿/反馈】
![]() |
早上起床喝牛奶,你会问奶里是不是掺了水?在市场中买烧鸭,你又担心来自“地下加工厂”的“名牌”;抽烟的时候怀疑是假烟,喝酒的时候没准喝的正是假酒。穿着警服的未必是警察,挂着军牌的汽车大多不来自部队;走在路上,一个陌生人冲你一笑,你马上会警觉起来:这厮是不是有什么企图?在路边声称“考上大学没钱交学费”可怜兮兮的小女孩可能就是丐帮中的要员或大将;付钱的时候,对方多怀疑你的是假钞,而找钱的时候,你又担心对方的是假钞。儿子兴高采烈告诉你数学得了100分,你可能又在怀疑这小子是不是抄了同学的答案?……
一个在俄罗斯做生意的中国倒爷,刚到哈巴罗夫斯克的时候没有戴皮帽子过去,当地冬天的气温达到零下30度,他外出送货的时候冻得不行,捂着耳朵在雪地里跑,这时“啪”的一声,一顶皮帽子扣在了他头上。回头一看,一个俄罗斯汉子站在他面前,用生硬的汉语说:“明天”,同时又用手指指表,再指一指脚下。
这个手势语言已把一切表达得很清楚了──“中国小伙子,天气这么冷,不戴皮帽子怎么行?先戴上我这顶吧,明天这个时候,来这里还给我好了”。按理说,这个中国倒爷应当弄明白了对方的意思。
然而中国人的信用悲剧偏偏就这样发生了。第2天,倒爷不但没去还人家的帽子,还洋洋得意地嘲讽起借给他皮帽子的那个俄罗斯人:“你猜‘傻帽儿’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傻瓜等帽子──傻帽儿,哈哈……”
这个倒爷的笑声,毫不留情地把我们在信用方面一贯的民族自豪感和优越感击得粉碎,“一诺千金”“抱柱之信”“诚信”等等名词成了一个个毫无意义的哈欠。估计俄国人没有想到,当年能够勒紧裤带还债的中国人,变化得如此之快。
(节选自骨龙<中国社会的三大污染>原载<中国之春>)
发稿:2001年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