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輕羅小扇撲流螢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文:明明 整理今年的7月23日是24節氣的第12個節氣——大暑,標志著一年的節氣已運轉了一半。它是夏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是“三伏”天之中伏,天熱到了極點,是季節盛極而衰的分水嶺。東漢劉熙的《釋名》解釋,“暑,煮也,如煮物也。
每個節氣都有明顯的物候標志,細分為“三候”,每候持續5天。大暑的第一候是腐草為螢。陸生的螢火蟲在枯草上產卵,大暑時,螢火蟲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認為,螢火蟲為腐草所變。螢火蟲有曰丹良,曰丹鳥,曰夜光,曰宵燭等美麗的別名。溽熱的夏夜,幽幽的螢光,是否帶給你秋天的涼意。它的出現意味著涼爽的秋季離我們不遠了。二候是土潤溽暑。溽,濕也。大暑時節,陽氣開始下走,壓到地面,把土地裏、河裏的水都蒸發了上來,濕氣升騰,人們像處在一個巨大的蒸籠裏。如果你走在鄉下的農田裏,會聞到泥土的潮濕味,土地的濕潤正適合農作物的成熟。三候是大雨時行。這時濕氣積聚,時常有大的雷雨出現。每一場大雨之後,暑濕都會悄然減弱一分,天氣開始向立秋過渡。
因大暑期間的高溫和潮濕,為防暑、祛濕,中國民間有飲伏茶,曬伏姜,燒伏香,吃仙草,喝消暑湯等習俗。廣東民間傳統的消暑飲食湯品有老冬瓜鮮荷葉湯。福建莆田人吃荔枝、羊肉和米糟來“過大暑”。山東地區這一天要“喝暑羊”,即羊肉湯。臺灣地區則吃鳳梨,一是這個時節的鳳梨最好吃,另外鳳梨的閩南語發音和“旺來”相同,人們借此祈求平安吉祥、生意興隆。
發稿:2023年7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