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物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文:翡翠與大家分享近日的一些體悟:
“衣冠文物”,衣冠,衣裳冠巾,代指文化禮教;文物,指禮樂制度。服飾需要歸正。
服飾之外,器物用具的歸正。當下的一次性的餐具和用具比比皆是。“一次性”在英語裏是“disposable”,意思是可拋棄的。比如一次性紙杯,含有防潮劑等化學物質,損害人體和自然環境。
用完就扔的做法,更是不知不覺中蠶食著人的思想,讓人“不珍惜”,不“惜物”,舊勢力和外星技術借此敗壞人的道德,讓人對感情、對人同樣不知道珍惜。當下社會裏,人們對婚姻的輕率,朋友之間沒有道義可言,“一次性的”,“可拋棄”的用具對這種現代文化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不粘鍋用得粘鍋了,扔了買一個新的。而鐵鍋,其實是用得越久越不粘,基本上是用不壞的。“惜物”與“惜人”是有直接關系的,“惜物”成為風氣的社會,暴戾之氣自然也少。
飲食是文化的直接體現,不吃亂七八糟的東西,是人的生活。“魚生”就是生魚,“刺身”換個名詞而已。雞鴨魚肉經歷人間煙火,方可成為人的食物。
“衣冠重文物,詩酒足風流 “,中國人的生活既有禮數的制約,也有詩酒的恣情。生活是繽紛的,文章亦當如此。
建築工地旁的風景
孩子的周末作業是尋找秋天,並用相機記錄。我想起附近的網紅打卡地,很多人去拍紅葉,於是提議去看看。
其實,那只是一條普通的街道。我們偶爾開車經過,從未覺得有什麼特殊。但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那條街就火了起來,很多外地遊客都要去拍照。
為了體驗遊客的感覺,我們把車停好,在那條街上漫步。路邊有正在修建的樓房,看去覺得雜亂不堪。我一邊走,一邊感慨:這個地方紅得莫名其妙,這麼不起眼的街道,怎麼成了老少皆宜的旅遊景點呢?
一路走過去,並沒發現秋天的痕跡。後來,我們走到一段石頭墻,上面長滿爬山虎,葉子已經變紅,多少有點秋天的感覺。於是,我們停下拍照。路的對面就是建築場地,拍照時我刻意將鏡頭移開,躲避那片場地。
拍完照,完成了作業,我們就折返回家。晚上,我將照片導出,準備打印,突然感到“驚艷”。照片上的石墻綿延著,透出一種歷史感,似乎能感受到歲月的氣息。石墻上的紅葉均勻分布,那靜謐的場面讓人的心隨之沈靜。這照片無論怎麼看,都是無可挑剔的。我恍然間明白,為什麼那麼多遊客去拍照。
實地體驗和照片體驗果真是天壤之別。親自走在那兒時,覺得再普通不過,尤其旁邊還有建築工地,讓人心煩。而照片上的風景,已避開周圍幹擾,只聚焦石墻與紅葉,所以只有詩意與美好。在那片普普通通的天地間,真的隱藏了讓人心生向往的美麗,只是我當時沒看出來。
也許這個世界從來都不缺美麗,只是美麗總會與嘈雜交織在一起,就像在建築工地旁邊的石墻與紅葉。行在其中,我們如果因為嘈雜而分神,就無法欣賞美麗,甚至會對美麗視而不見。只有定神去看待一切,排除幹擾,才能在嘈雜中找到寧靜的美好吧......
發稿:2022年10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