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藝文界激贊神韻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新生3月6日訊】(明慧記者夏昀臺灣臺中報導)臺中市是臺灣三大都會區之一,也是中部最大的城市,氣候及人文特色有如美國的洛杉磯,聞名全球的“珍珠奶茶”就是發源在臺中。二零零九年三月五日神韻國際藝術團在臺中的第二場演出持續滿場,觀眾對神韻的喜愛從不斷爆發出的掌聲和專註投入的神情中可以一窺一二。多位藝文界人士觀看演出後紛紛表示不虛此行,神韻名不虛傳,給予他們更多啟發。![]() 觀眾對神韻舞蹈演員不斷報以熱烈的掌聲 |
![]() 臺中觀眾專註欣賞神韻演出 |
![]() 苗栗縣縣長劉政鴻及副縣長林久翔致送花籃慶祝神韻藝術團演出成功 |
舞蹈協會理事長:學習神韻
致力於推廣民族舞蹈的臺中舞蹈協會理事長張鴻雲,今年是第一次觀看神韻,她贊許神韻的表演將愛和信仰很自然地溶入演出形式中,讓觀眾很自然地接受到傳遞的訊息,很能感動人。她說這種表演方式“是我們可以學習的地方”。
![]() 臺中舞蹈協會理事長張鴻雲 |
張鴻雲同時贊揚神韻的舞蹈演員基本功紮實,像毯子功、翻轉、跳躍這些動作看得出都是下了很多功夫的,“沒個五年、十年的是練不出來”,“他們的技巧應該是經過特殊的訓練。”
第一次觀看神韻,對於天幕的運用,張鴻雲感到驚嘆,她指出三維動畫的天幕對演出有很大的助益,能立即感動觀眾,如果少了動畫天幕,感動就少了一半。她說,歌詞及時的搭配聲樂,讓觀眾立刻明白,立刻能觸動人心。這也是她的感受。
知名畫家:非常完美的演出
目前任職於臺中教育大學美術系的知名畫家張淑美,觀賞神韻後,直言“震撼人心”,並且感佩神韻的用心。她陶醉其中地說,整體的感受而言就是“非常完美。”她詳細地說到,神韻的節目在動作的設計、音樂的選取、服裝的設計,以及背景天幕的變化,配合舞蹈的編排,這些元素的結合,整體呈現的就是非常完美。
![]() 知名畫家張淑美觀賞神韻後,直言“震撼人心”。 |
張淑美原是學舞蹈的,五十多年前更曾教舞、編舞劇,因著這樣的背景在觀賞神韻時更能看出門道。她註意到舞蹈演員的手腳動作的設計很獨到,音樂的創作很能配合舞蹈的氣氛。服裝設計的用心,在色彩、頭飾的相互配置上看到的就是完美地呈現。
張淑美開心地說到,很慶幸自己能看到這樣的演出,她說神韻與她過去在新疆、西藏等邊疆地區看到的舞蹈完全不同,看了這麼完美的演出,她預期將給她今後的繪畫創作更大的啟發。
石雕協會理事長:相當的敬佩
從事石雕及石雕教育的臺中石雕協會理事長陳松,在神韻開演前一個小時就到達會場,並且購買了節目冊仔細閱讀。他觀察入微地說,神韻晚會的布置、排場、宣傳相當地完整。他頗多贊許地說:“我覺得相當的敬佩!非常棒!”
![]() 臺中石雕協會理事長陳松 |
對於節目中所演繹的五千年神傳文化,以及當今法輪功在中國大陸所受到的迫害,陳松認為這些節目表現得相當充份。對神學的弘揚,對不同民族的關懷,及對被迫害的團體的關註,在節目中都充份展現出來。
平時致力於石刻傳承教育的陳松,已教過幾千位的學生,他感慨大環境的變遷造成石刻業的沒落,他只能盡己之力,盡力而為。相較於神韻藝術團的推動,陳松贊揚有一大群人有組織有計劃地在推動,他舉例說,在很多鄉鎮、道路都看到了廣告牌,在《藝術家》雜志也看到了廣告,他感受到很熱鬧的氣氛。對於神韻致力恢復正統文化,“我想必然這個成果是可以很快看得到的。”
藝術收藏家兼評論家:心靈享受
“除了好看,還是好看。”這是臺灣知名藝術收藏家兼評論家魏瑞蓉對神韻演出的直觀感受。謙稱不太會說話的知名畫家魏瑞蓉,贊嘆神韻整體表現很好,“看起來讓人家有一種賞心悅目的感覺,很舒服的。是一種心靈享受,真的是。”
同時,魏瑞蓉也向記者提出心中的疑惑、不解:“為什麼大陸沒有這樣的演出?為什麼在大陸不能呈現呢?我覺得這個節目很健康,很正面啊!”
魏瑞蓉認為神韻的藝術形式表現很完美,加上兩位主持人對節目的介紹串連,東西方的搭配,非常好。她並直言,現在全球不景氣的年代,大多數人心情較煩悶,神韻的演出健康、正面,臺灣需要這樣的表演。她希望神韻能在臺灣多停留一點時間,“我覺得臺灣人會變的很正面很健康,少一點政治味,多一點藝術味。”
專業攝影師:無法用言語形容的心靈境界
帥氣的吳振能與優雅的妻子在大廳駐足合影,從事十幾年專業攝影的吳振能誠懇地贊嘆神韻帶給他心靈的觸動:就藝術方面或者心靈層次來講的話,意境相當高。我覺得她(神韻)是沒有辦法用言語來形容,是一種心靈的境界!我覺得是沒辦法用所謂的普通話去形容她的。
![]() 專業攝影師吳振能與夫人 |
憑著攝影師的眼光,吳振能更詳細地說明他的體會:不管是在整體上、在服飾上、在舞蹈演出中,我覺得藝術的含量非常高,我覺得他超越了歌劇,而且代表了中國文化的一種藝術,屬於中國人的藝術!
吳振能表示,惠蓀堂這個場地不是標準的劇院,但神韻的燈光、音響各方面能有如此的表現,非常不簡單!而臨場觀賞神韻表演,他感覺身歷其境,很震撼!同時,獲得心靈的凈化。
國寶級竹藝家:融合忠孝節義,演出教人向善
![]() 工藝家黃塗山(左1)及兒子媳婦,黃塗山贊賞演出告訴大家要向善,教導人要走正路,要對神佛尊敬。 |
竹藝家黃塗山曾獲頒臺灣“二零零八年國家工藝成就獎”,致力於竹器編織創作及推廣超過一甲子,對傳承臺灣竹藝技藝貢獻卓著。五日,在大兒子及媳婦陪同下,黃塗山觀賞了神韻晚會。他贊賞神韻融合信仰,教人向善,“尤其故事中結合了傳統忠孝節義的觀念,提醒人們走上正路。”
黃塗山的媳婦吳素蘭女士是南投縣竹山鎮桶頭國小校長,這是她第二年觀賞晚會。她感受到神韻的藝術表現了提升人們精神文化的內涵,看了非常感動,“節目借由中國古典舞把文化的內涵結合在裏面,表現得淋漓盡致,也給我們提升了視覺及聽覺的享受。”
她認為每一個節目都很震撼,不同的節目有不同的內涵,“我在欣賞節目的時候心情是完全放松的,可以感覺到真善忍的意境。”
晚會給吳素蘭帶來了啟示,她說:“我覺得一切都是放下,盡量地做,不為什麼的去付出,就可以從工作中感覺到無私的愛。”
吳素蘭的先生也表示節目很好,意義很深遠。
舞蹈家:把精神內涵傳達到心靈深處
臺灣現代舞之父、二零零六年退休於文化大學的遊好彥認為神韻藝術團能夠吸引這麼多觀眾,是因為演出感化了人們的心靈,不管在藝術的成就上,或者舞蹈表演上,“最重要是傳達了神的旨意,是非常成功的一個演出。”
![]() 臺灣現代舞之父遊好彥 |
他認為臺灣的藝術演出都沒有這麼多觀眾,感覺今天的晚會相當美好,“整體演員的素質都很好,而且這些舞蹈演員表現的精神讓人震撼,他們把神的旨意傳播到世界各地。”
他表示感謝神韻高超的演出,“最成功的是,他們把藝術的精神內涵傳達到每一個人心靈深處。”
遊好彥是亞洲第一位進入現代舞大師美國瑪莎·葛蘭姆(Martha Graham)舞團的男演員,被譽為「具驚人天賦予才能」。一九八三成立“遊好彥舞團”,一九九一年更因作品《似曾相識》獲美國舞蹈雜志力薦予林肯中心戶外藝術節(Lincoln Center Outdoor Festival),使遊好彥舞團成為第一個受邀赴美國林肯中心演出之臺灣團體,並獲得紐約時報極高的評價。
知名畫家:像回到中國古代,很優美的感覺
全球知名畫家王守英看了神韻演出後,讓他感覺像回到一千年或幾百年以前的中國古代,很優美的感覺。“只能從敦煌的壁畫,或史料上看到的古代庶民的打扮去了解過去中國人的生活情景,神韻卻把我帶回自己很向往的過去的時代。”
王守英,一九三四年生於鹿港,是國立臺灣美術館展品審查委員、中華民國油畫學會理事、臺陽美術協會理事。創作生涯已逾五十年,自成一家之風。
![]() 知名畫家王守英 |
王守英認為過去看的演出沒有像神韻這樣的感受,表演方式不管編舞、服裝、布景都是很不一樣,他說:“可以看到她們的表演技巧,充份表達出高超的舞蹈藝術,服裝、編舞或音樂讓我感覺很滿足,是視覺、音樂、聽覺的享受,心靈的享受。”
他認為無論服裝或演員的訓練都達到很高的水準,“像西藏的舞蹈《雪山歡歌》,這是很難表達的藝術境界;演員的服裝也很漂亮,色彩的應用很巧妙,還有像《李白醉酒》裏舞蹈的搭配,仙女從天幕下來再飛回天上的一幕非常神奇。”
他感覺神韻的藝術表現無法形容,“就是那種用言語很難形容的美好的感覺。”
發稿:2009年3月6日
更新:2009年3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