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五千文明 > 敬天重德

古詩中的“禪意”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觀心

【明心網】古詩是傳統文化載體之一。雖然是世俗文化,但是,意境的表現上卻往往能超出一般人的境界,達到更高層次,表現出過去出世修煉人才能達到的意境:“禪意”。

古詩名篇〈江雪〉的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貞元九年(793)中進士,十四年登博學鴻詞科,授集賢殿正字。一度為藍田尉,後入朝為官,參與王叔文集團政治革新,遷禮部員外郎。永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敗,貶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貶永州(今湖南零陵) 司馬,〈江雪〉就是在這個期間寫下的。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從這首詩中,可以看到雖然革新失敗,身受牽連,柳宗元並沒有認為自己做錯了什麼,反而信念更加堅定不移,好像眾人都已離經叛道,眾叛親離,唯有自己能獨守道義。

有長期打坐實修經驗的人,從這首詩能也看到打坐入靜後的一種:有我無念,一塵不染,不為外景所動的狀態。

柳宗元其實是個修道人,李白也是修道的人,他的《獨坐敬亭山》 也表現出了與柳宗元《江雪》相似的“禪意”:

獨坐敬亭山  李白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大意:有志向的人都各奔前程了,看淡名利的歸隱獨自享清福去了,唯有我能守貧安道啊。

這兩首詩不同的是柳宗元的〈江雪〉表達了一種不為外景所動的“無我”的修為,而李白的〈獨坐敬亭山〉還在強調自己與別人的不同,內境不純心有所牽掛,還沒達到柳宗元的“無我”狀態。

唐詩是古詩文化的巔峰時期,達到了後人難以逾越的高度。其實,不是詩文的所謂文化藝術難以逾越,而是修道人的清凈內景是一個普通人不通過修煉,根本就不可能達到的。這也是唐詩之所以難以逾越的根本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