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五千文明 > 敬天重德

字裏乾坤──也談漢字文化意蘊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智真

【明心網】華夏文化是神傳文化,中國漢字是神傳給人的,是交流思想、傳播信息、傳播中華文化的特殊工具,對亞洲一些國家的文字與文化都產生過巨大的影響。關於我國文字的起源,《易經·系辭》與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有較為系統的論述:“古者庖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視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通神明之德。黃帝之史官倉頡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

傳說黃帝了解到倉頡擅長描摹繪畫,就任他為史官。因制定歷法需要文字記載,制定神諭也需要行文,倉頡就開始搜集、整理文字。倉頡在陽虛山揣摩文字時,廢寢忘食,感動了神明,有鳳凰銜來神書,文字深奧,倉頡朝夕研讀,仰觀日、月、星、辰之勢,俯視山川脈絡之象,又旁觀鳥獸魚蟲之跡,草木器具之形,描摹繪寫,歷經數年,方成文字。成字那天,“天雨粟,鬼夜哭”,上天降了一場谷子雨獎勵倉頡。相傳這是人間谷雨節的由來。

黃帝召見倉頡說:“聽說你研究神書,方成文字,可否一觀神書?”倉頡把書呈上。黃帝看不懂寫些什麼,就讓倉頡解說。倉頡說:“此乃六體六字之式。一是象形,是用摹擬事物形狀方得一種造字法。如日像一輪紅日,月像一彎新月。二是假借。是用借字表音的辦法造字。三是指事,是用符號標出事物的特征。四是形聲,是用意符和音符組成新字的一種方法。五是會意,是合字表義的造字方法。如:‘明’由‘日’‘月’兩個象形字組合而成,以日月之光,來表示‘明亮’的意思。六是轉註,是部首相同,音相同或相近,意義相通可以互相訓釋的字。如‘老’可以訓‘考’。天下禮儀歸於文字,文字必歸於六書類。”

黃帝聽後高興的說:“你將六書更加詳解,布教天下。民得文字,如眼重明,此乃萬世之功也。”因為傳說文字是倉頡整理的,所以他被後人尊為“文字神”。

漢字與中國古代傳統道德文化一脈相承,在發展過程中凝聚了五千年文明的精華。因漢字是表意字,是形、音、義的有機結合體,所以每個字的產生,都有其內涵。它的一筆一畫都蘊藏著極為豐富的信息,傳播的是道德和正義。到了漢代,隸書、楷書日趨成熟,其方正結構具有高度嚴謹的條理與比例,體現著嚴肅、莊重、理性的空間構成關系,形成節奏感與韻律美的協調布局。由漢字衍生出來的書法藝術,更堪稱中華文明的瑰寶。漢字文化由字成詞,由詞成句,有著無窮的生命力,其特殊的形象性,多義性,簡練性與音樂性形成了我們優美的古典文學、詩詞歌賦。“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等等,以精粹、凝練的語言,展現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景況及意境。

正統漢字的內涵所反應的是古人敬天敬神的理念和對傳統倫理道德的遵守。例如“道”字,是在告訴人們如何在天人合一的狀態中,徹悟真理,使生命獲得升華,步入到大道的境界之中。“德”字,是來表示遵從天道,在心為德,施之為行。“禮”字,“豐”是古代祭祀用的器,用於事神就叫禮,表達對神明的祭祀、敬意和尊重。“示”字可以完整的表示出陰陽之二生三而成萬物,萬物應當稟承此規律,不離此法則。《說文解字》中說:“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示”作為一個漢字部首,一般都與誠敬大道並恪守這種規律相關。例如:“福”字的“示”旁,是界定尊道貴德天道佑護才能有福;“祝”字的“示”字旁,則是指主祭宣講尊道貴德的贊詞。還有其它的字,像人言為信;老在上,子在下為孝;千人一口為和;“華”字,似乎散發著百花以及世間萬物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