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修口 不談人短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清言【明心網】宋朝名士吳賀的母親謝氏,她教育子女非常嚴格。吳賀同賓客說話的時候,母親經常在屏風後面聽,聽他們有沒有談論什麼損德背道的內容。
一天,吳賀偶然同客人談起某人的短處,母親在後面聽了非常生氣。等客人走後,母親杖打了吳賀一百下。
有親戚勸解道:“談論人家的長短,這是讀書人經常有的事,這有什麼大的過失呢?你還用將他打成這樣。”
母親嘆息道:“我聽說疼愛自己女兒的人,一定要將女兒嫁給說話非常謹慎的讀書人。我現在只有這一個獨子,我是要讓他明白道義和性命的大道理。他現在說話不謹慎,這是忘記我這個母親了。這樣豈是長久處世之道?”母親哭泣,並拒絕飲食。
在神傳文化中,提倡人說話要謹慎,修煉界講要“修口”,因為一句話可能比尖槍利刃能傷人還要重,而且話一出口,就收不回來了,會結怨造業,招惹災禍。所以重德有道之人,他們會註重“修口”,也不會一味在私底下去談論和盯著別人的短處,他們會光明正大的給予修正和彌補,並反觀自己有沒有這方面的缺陷。
吳賀在母親的嚴厲教導下,從此警戒自己,嚴格約束自己,註重修德重道,後來終於成為當時的名人。
發稿:2008年4月19日
更新:2008年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