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韻米蘭上演 華人感動贊譽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新生4月17日訊】(明慧記者陳家正意大利米蘭報導)二零零八年四月十五日晚,神韻巡回藝術團在意大利第二大城市米蘭安聯劇院(Allianza Teatra)的首場演出,圓滿落下帷幕。晚會結束後,當全體演員向觀眾致謝時,一位激動興奮的西人中年婦女抱著一束鮮花跑向舞臺前向全體演員致以敬意並飛吻,贊賞晚會詮釋了東方神傳文化的精髓,滿場觀眾如雷的掌聲久久不息。在這文藝復興的發源地、有歌劇之鄉稱謂的米蘭,神韻以獨特的天幕、豐富多彩的音樂與舞蹈,深深的感動了藝術之都的民眾。對文藝具有高度鑒賞力的意大利人,以熱烈如潮的掌聲,毫不吝惜的給予神韻極高的評價。這著名的劇場裏也匯集了眾多的當地華人和中國大陸來的探親人士以及新移民,他們對神韻晚會所展現的精致典雅節目非常欣賞,認為神韻呈現的美好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粹。
藝術教師:所有的節目都非常好
藝術教師宋老師在演出結束接受采訪時,邊豎起大拇指邊說太好了。當被問及最喜歡哪些節目時,他說:“都非常好。尤其有幾個舞蹈,真的是能達到凈化人的心靈、弘揚人類傳統文化的效果。所有的節目都好。”
剛從中國大陸來意大利不久的於女士,和姐姐一起來看晚會。她激動的說哪個節目都好,她也非常喜歡天幕背景,“來觀看演出的人真幸運”。於女士的姐姐更說她從第一個節目開始,就被感動的流淚。
毛女士帶著四歲的女兒一起來觀看演出,她微笑著說:“我的小女兒GIULIA因看到傳單上的飛天而想來看晚會,所有的節目都挺好的,比我預期的要好的多。當然我更喜歡那些舞蹈,打鼓的舞蹈我也喜歡。”
為尋根而來的華裔:一臺展現真正中國歷史的晚會
Luigi Hu是意大利著名銀行Intesa Sanpaolo的高級總管,他的父親是中國人,母親是意大利人,從小在意大利長大的Luigi Hu,除了身上流淌著一半的炎黃子孫血液和身邊的父親,他幾乎已經和中國沒有什麼聯系,甚至不會講中文了。十幾年前,父親突然去世,Luigi Hu意識到:他和中國這最後的一根紐帶斷掉了。從那時起,Luigi Hu開始系統的學習中文以及有關中國的歷史、文化,還涉獵過佛教典籍等,並三次回到中國,為的是“尋根”。
![]() 意大利Intesa Sanpaolo銀行的高級總管Luigi Hu表示,這是一臺展現真正中國歷史的晚會。演出完整的展現了中國最美好的文化和歷史,這是從古到今中國歷史的概括和總結。 |
正是這份尋根的動力,Luigi Hu關註一切與中國有關的事務,神韻在米蘭的首場演出,自然也就成為他決不可錯過的又一次“中國之旅”。
Luigi Hu 說:“看了這個演出,就有好象是回家了的感覺,我看到了自己曾經學習過的中國的歷史、文化、還有佛法,晚會展現了中國歷史不同時代發生的事情,從黃帝、從中華文明的起源一直到現代為止,這是一臺展現真正中國歷史的晚會。演出完整的展現了中國最美好的文化和歷史,這是從古到今中國歷史的概括和總結。”
Luigi Hu對正在遭受迫害的法輪功學員表達同情:“整個晚會非常好、非常美,我非常的喜歡,像《大唐鼓吏》,還有表現法輪功被中共迫害的節目,讓我很感動。但是我禁不住的悲傷,因為在中國還在發生這樣的事情。”
Luigi Hu說他會把神韻晚會介紹給所有的朋友:“我會向每個人介紹這臺晚會,因為這是一場意義深遠、啟人深思的晚會,會教給人們很多的東西,而且是一臺真正復興中華文化的晚會。”
每一個節目都是精品
華人張先生來意大利學聲樂已經四年了,他看完演出後,非常感動,他說:“每一個節目都是精品。”
他對歌唱家的演出贊譽有加:“每一個人都唱的相當的好,各有特色。姜敏聲情並茂,未出聲先有情。”
同時,張先生認為:“這臺晚會把中國最鼎盛時期的文化特點都展現出來了,比如唐鼓,這才是中國真正輝煌的文化,這些是近五十年來都看不到的。”
特地從羅馬趕來看神韻演出的Nina是在印尼長大的華人,她本來是與丈夫一同前來觀看演出;不巧的是丈夫臨時有事情不能來;她對此感到很是遺憾,她認為,神韻能夠讓她的丈夫了解真正的中國文化,“我很喜歡二胡獨奏,另外就是《嫦娥奔月》。”
王女士跟她的意大利朋友一同觀看演出。她說:“每一個節目都那麼好,色彩很美很豐富,充滿藝術美。”她的意大利朋友在一邊補充道:“非常好,我很喜歡。”
看了覺得心情特別舒暢
金女士看過昨天的演出後,覺得非常好,今天帶著侄女再來看演出。金女士的侄女說:“看了覺得心情特別舒暢!”
眼眶泛著淚水的金女士,眼裏散發一種特別的光彩,她說:“《升起的蓮》和《覺醒》不僅僅講述的是法輪功被迫害的問題,看完演出因感動而流淚。我以前對法輪功曾有誤解,現在我理解了他們那些修煉者。可是我知道很多中國人還不知道迫害真相。”說到這,她的表情顯的有些沈重。
她倆表示希望神韻明年能再來米蘭演出,她們一定來看演出!
“回去後一定要大力推薦神韻,弘揚一下咱中國的文化”
劉先生在Paolo Sarpi 開了一個公司,他興奮的說:“每一個節目都喜歡。”
劉先生表示,是昨天聽到他的朋友的介紹,出於好奇來看神韻的,想不到演出這麼棒。他接著談到:“回去後一定要大力推薦神韻,弘揚一下咱中國的文化。關於法輪功的節目非常好。我知道法輪功好。”
(明慧記者陳家正意大利米蘭報導)神韻巡回藝術團在結束了東歐羅馬尼亞的巡演後,於二零零八年四月十五日晚在意大利第二大城市米蘭的安聯劇院(Allianza Teatra)做首場演出。在滿場觀眾經久不歇的掌聲中,晚會圓滿落下帷幕。神韻巡回藝術團給這歌劇之鄉帶來了五千年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與東方藝術的純善、純美。晚會結束時,已近午夜時分,絕大多數觀眾仍沒有離開座位,沈浸在愉悅盎然的氛圍中,回味再三。
歐洲華人最多的城市
意大利是全歐洲華人最多的國家,而米蘭又是意大利華人最多的城市。在米蘭,人們一般不說有“唐人街”,而是稱“中國城”,Paolo Sarpi就是“中國城”的代名詞。當晚的神韻演出吸引了許多華人蒞會,他們體驗了中華傳統文化的輝煌再現,這場心靈盛宴的洗禮,滋潤著這群客居異鄉的炎黃子孫。
中場休息和演出結束的時候,人們在大廳裏熱烈的談論著,互相分享神韻帶來的快樂和思考。
上海女士:“等了多少年才看到的演出”
站在大廳裏有兩位中年女士,都來自中國上海。一位是在國內從事幼教,一位做科研工作,旅居意大利多年了。她們對神韻的演出贊不絕口,“每個節目都那麼好,顏色美,舞蹈好,舞臺設計好,編導了不起!”。
她倆也頗多感嘆:“非常傳統、非常古典,這在中國已經看不到了,等了多少年才看到的演出”。做科研工作的女士翻著節目單,余興未盡,追問為什麼沒有清朝的格格舞,當得知格格舞是去年的節目,當時沒有來意大利演出,她悵然若失。她們最後異口同聲的說:“年年有,我們年年結伴來看。”
自豪的華人:“這才是中國人”
吳先生在Paolo Sarpi的一家超市工作,他表示最喜歡《精忠報國》這個節目,“把咱們中國人的忠孝都表現出來了,這才是中國人。”吳先生自豪的說,“我還喜歡草原上騎馬的那個節目(《草原牧歌》),還有那個打鼓,很有氣勢。”
吳先生略帶遺憾的說:“可惜啊,中國城(paolo sarpi)還有那麼多中國人沒來看。”
年輕的王先生是Paolo Sarpi的一名高級職員,帶著女友前來觀看演出,他爽快的大聲脫口而出:“最喜歡所有打鼓的節目”,他的女友則表示喜歡所有的舞蹈節目。
劉先生是一名廚師,他表示非常熱愛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看到神韻晚會的廣告就毫不猶豫的決定來看,他說:“我喜歡《覺醒》這個節目,法輪功的信仰自由是我最願意看到的。”
華人博士生:這才是真正的中國的東西
從中國剛剛出來一個半月的蘇峰(音)現在在荷蘭攻讀博士學位。四月十五日他特意從荷蘭到米蘭來看神韻的演出。演出結束後,他對神韻晚會的感受是,“我感覺真的是神的風采,神的韻味,感覺特別的振奮。這才是我們中國獨有的東西,真正的中國的東西。”
![]() 從中國來的博士生蘇峰表示,神韻才是我們中國獨有的東西,真正的中國的東西。 |
他說,“很久以前我就知道這場演出,是屬於復蘇中國古代傳統的文化,表演者的技巧以及他們傳達的精神的內涵都特別的深遠,我一直期待這樣的機會。”
當蘇峰知道神韻在世界巡回演出時他感到特別的驕傲,十分的自豪。他認為神韻不允許在中國大陸演出是很荒謬的,但他相信不久中國大陸的民眾也會有機會看到,他說:“這很荒謬,因為這對中國文化是一個最好的傳播,我覺得不能在中國大陸上演可能主要是由於一些政治迫害的原因,但我相信不久的將來這場演出特別是在中國會順利進行。”
蘇峰說他的專業是電子設計方面的,而神韻晚會裏很多充滿才華的設計給他很多靈感,他說:“我是搞設計的,其實我對設計的靈感比較註意,這場晚會的舞臺的靈感實在是太多了,簡直是太有才華了。”
發稿:2008年4月17日
更新:2008年4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