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心靈甘露 > 省思感悟

生死之間的嚴肅思考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劉傑

【明心網】我中學的班主任幾天前故去了。我們這些她所教過的學生都是痛哭不已。她的老伴過世,唯一的孩子又出國讀書。因此她的生活在一般人看來有些淒涼,一人獨居,親人都不在身邊。她勤勤懇懇地教書育人,去醫院檢查時,才發現已經到了肝癌晚期。可是她住院時我們去看她時,她還是一副很樂觀很享受生活的樣子,根本看不出已是絕癥將死的人。我的班主任生活態度一向開朗熱情,心態平和,而又意志堅強。她忍受劇烈的疼痛,最終與歸國的兒子見了一面之後,才坦然地辭世。她的那種淡定的離去方式,讓我肅然起敬,不禁思考起生與死的問題。

我的班主任曾在最後的時日與我們聊天,說她想靜悄悄地一個人長辭人世,沒有一點喧嘩地永遠睡去。活著的人應該去繼續開心的生活,而忘了她這個死了的人。她所喜歡的生活方式是一種熱熱鬧鬧的活的人生,然後隨著時間的流逝,安享包括病痛與死亡在內的最後時光。我的班主任老師的一生,無愧於她“人類靈魂工程師”的稱號。

“人生如孤旅,飄飄忽若塵”。一個人從一出生的一刻開始,就註定了向死亡進發的進程。死亡是誰也逃避不了的,人生便是一趟短暫的旅行。不僅是人,就是我們的世界,我們的宇宙,也將經歷這樣的過程。在人類精神的最深處的心靈家園裏,在那個人類永恒的家園中,一個人將在死亡的終戰收獲什麼呢?作為人的這個短暫的生命,不過是一種脆弱的存在,一種暫時的狀況。一位哲人說得好:“生命不過是暫時交托到你手中的禮物。”

那生究竟是什麼?在面對班主任的寧靜從容的死亡時,生與死的永恒問題再一次打動了我。生不是別的什麼,生應該是靈魂的激越與升華。死實際並不是靈魂的埋葬,而是生的轉化和傳遞。生死之間,生在代代轉化與傳遞中。死不過是人生的另一個世界。洞穿生死,就能活著瀟灑,死得洞達。

當一個人從內心明了生死大義,他就獲得了一種對於生命的自信,由這種生之自信,而有了一種最大的堅強和最大的從容。這樣的淡定從容,是僅僅靠肉體的力量和感情的傾註所無法達到的,這是一種洞徹生命的理性的力量。而理性就像是堅金一樣堅定。莊子說:“夫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莊子曠達,生死由命,順從自然。生不是樂事。死亦非災禍;生不足以留戀,死不足以哀傷。無嗔無喜無怨,這是莊子所謂“真人”的境界。智者看死亡是一面鏡子,在生者的顏容間留下的一個或清晰或模糊的幻影。人的離去,殘存的僅僅是骨灰。而生命的這最後的痕跡,也將最終湮滅於大自然中,什麼也不會留下……

我是從這個時間開始想死亡的問題,想我自己死亡的問題。這不是一種胡思亂想,或者是出於對於生命或死亡的恐懼。我想能如我敬愛的老師那樣,以一種理性的態度對待死亡,具備一種從容地面對生命的達觀態度:在活著的時候能開心地享受生活,而在死亡的時候也能坦然辭世的那種曠達。只有這樣,我才可能在人生路上輕裝前行。如果死,我希望將自己的骨灰撒入大海,融入那天地間最最浩瀚最寬廣的生命之源。

“使生如夏花之絢麗,死如秋葉之靜美。”這是偉大的人道主義者泰戈爾在《飛鳥集》中對生命的禮贊;這同樣是袁紅冰先生在《英雄人格哲學》中對於死亡的頓悟。在我們生的時候,應當盡情用眼睛和心靈去感受生活的美,用正義與良知去拓展自己的生命,在自由與博愛中,讓自己的才華和個性得到充分發揮和張揚。活著,就是發熱發光,照亮並溫暖他人。而當死神召喚時,就會安詳淡定地離開世界。上無愧於天,下無愧於地;外無愧於人,內無愧於己。我深信這便是我們共同的理想,這便是我們所共同選擇的道路。

《自由聖火》